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邀請到盟統計局副局長郭峰、國家統計局錫林郭勒調查隊副隊長陳昕,介紹2023年全盟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等相關內容。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內蒙古日報駐錫記者站、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駐錫記者站、錫林郭勒日報社、錫林郭勒廣播電視臺。
首先,請郭峰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2023年,全盟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在盟委、行署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凝心聚力辦好兩件大事,全力以赴拼經濟、鉚足干勁促發展,生產供給穩定增長,市場需求逐步恢復,轉型升級穩步推進,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有效改善,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根據盟市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全盟生產總值1184.7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4.30億元,比上年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92.26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418.22億元,增長6.9%。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三次產業持續向好
農林牧漁業產值突破三百億。全年全盟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5.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6%。分行業看,農業產值52.24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2.60億元,增長3.0%;牧業產值242.75億元,增長7.0%;漁業產值0.33億元,增長1.7%;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7.48億元,增長8.0%。全盟糧食總產量為48.41萬噸,比上年增長1.0%。分品種看,薯類增長21.7%,豆類增長8.5%。牧業年度肉牛存欄220萬頭,比上年增長3.8%;肉羊存欄1100萬只,增長3.6%。
工業生產穩中向好。全年全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9%,股份制企業增長3.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2.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3%,制造業增長17.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0%。分產品看,十種有色金屬比上年增長1.4倍,鉛金屬含量增長84.5%,鮮冷藏肉增長67.8%,鐵合金增長45.1%,鐵礦石成品礦增長24.5%。
服務業占比提高。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35.3%,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比上年增長19.3%,交通運輸業增長9.5%,批發和零售業增長8.2%,金融業增長7.2%。1—11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86.96億元,同比下降3.5%,降幅較1-10月收窄2個百分點。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物業管理,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55.8%、16.4%、19.5%。
二、需求側不斷升溫,投資與消費穩健上行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增長。全年全盟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19.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6.2%。分領域看,制造業投資增長54.1%,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8%,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1%。社會領域投資增長56.5%,其中,教育增長17.6%,衛生和社會工作增長153.9%。全盟商品房銷售面積81.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5.6%;商品房銷售額37.7億元,增長37.0%。
市場銷售加快恢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68億元,比上年增長4.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9.01億元,增長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67億元,增長5.6%。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88.14億元,增長3.4%;餐飲收入28.54億元,增長14.5%。限額以上單位日用品類和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62.8%和37.7%。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和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1.5%、8.2%和6.0%。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0.16億元,比上年增長69.1%。
三、經濟發展質效齊升,三大主體收入均實現增長
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增強。1-11月份,全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63.7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利潤總額159.1億元,同比增長14.4%;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6.5%,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全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稅收收入89.48億元,增長27.2%;非稅收入38.31億元,增長1.1%。非稅收入占比為30.0%,比上年下降5.0個百分點,質量明顯提升。
居民收入穩步上升。全年全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2元,比上年增長5.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25元,增長5.1%;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增長6.9%,快于城鎮居民收入1.8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值為2.05,較上年縮小0.03。
四、經濟活躍度明顯提高,市場活力有效釋放
先行指標持續向好。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81.0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5.6%。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27.2 %。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分別為2.96億人公里和64.08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45倍和9.3%。年末,全盟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13.72億元,比上年增長9.6%;貸款余額1278.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9%。
市場主體規模擴大。年末全盟法人單位數達到3.39萬戶,比上年增長24.6%。其中,農林牧漁業法人單位增長19.7%,工業法人單位增長17.2%,建筑業單位增長36.8%,服務業法人單位增長25.6%。
居民消費水平大幅提升。全年全盟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915元,比上年增長21.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6927元,增長16.3%;農村牧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165元,增長25.3%。
總體來看,全盟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也要看到,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的基礎仍需鞏固,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全盟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采取有力有效政策舉措,狠抓工作落細落地落實,對標對表補短板強弱項,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感謝郭峰先生的發布。
下面進行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報所在媒體名稱。
問題一:請具體談一談我盟2023年經濟運行表現如何,呈現哪些亮點?
請郭峰先生回答記者提問。
謝謝您的提問。總體來看,2023年我盟經濟運行可以用“好、穩、優”三個字來概括。
從發展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展現出“好”的成績。其中,生產總值增長6%,完成了年初的工作目標;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2%,高于年初目標5.2個百分點;全體居民收入增長5.4%,與經濟實現同步增長。
從主要指標的年內走勢來看,呈現出“穩”的態勢。其中,生產總值增速呈現“低開高走”態勢,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3.0%、5.8%和5.6%,全年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呈現“穩步回升”態勢,由一季度的同比增長1.0%提高至全年的4.6%,月均提高0.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呈“高開穩走”態勢,年內始終穩定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快速增長。
從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來看,表現出“優”的變化。三大主體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4%,稅收入增長27.2%,居民收入增長5.4%。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清潔能源發電+風機裝備制造”產業鏈條連續兩年產值超百億,同比增長1.2%;金融業、信息軟件業、科學技術服務業和居民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分別增長7.2%、7.1%、9.7%和13.2%,均快于第三產業增速。
總體來看,全盟經濟持續向好的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特別是去年10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給我盟帶來了重大政策利好和發展機遇,只要全盟上下堅持發展不動搖,勠力同心,感恩奮進,一定能夠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為全區“闖新路、進中游”貢獻力量。
好,請下一位記者提問。
問題二:如何評價2023年全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情況?哪些因素帶動了我盟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請陳昕女士回答。
2023年以來,全盟各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聚焦落實“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各方積極因素合力推動下,錫盟經濟形勢向好,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一是居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2023年全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2元,同比增長5.4%,總量居全區第6位,增速居全區第5位,分別比全國和全區平均水平高2372元和1284元。分城鄉看,全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825元,同比增長5.1%,總量居全區第6位,增速居全區第5位;農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同比增長6.9%,總量居全區第7位,增速居全區第8位。
二是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增長是居民增收的基礎保障。
1.工資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支撐。2023年,全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持續壯大,服務業較快恢復,穩就業政策加速落實,為居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全體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0132元,同比增長5.0%。
2.經營凈收入增長較快。全盟持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積極落實肉羊出欄補貼政策,降低牧民成本壓力。啟動新一輪肉羊天氣指數保險試點工作,切實發揮肉羊保險保障經濟、服務民生、穩定社會的功能,助推農牧民穩定增收。受交通出行、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等行業經營形勢恢復帶動,在多種有利因素推動下,全體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11689元,同比增長6.6%。
3.轉移凈收入平穩增長。全盟不斷完善社保制度體系,各級補貼及時發放到位,社會保障兜底作用進一步發揮,惠農惠牧政策成效顯著。全體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7083元,同比增長5.2%。
4.財產凈收入小幅增長。全體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1598元,同比增長3.2%。
三是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2023年,全盟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高1.8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由上年的2.08:1縮小至2.05:1。
四是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點各有特色。城鎮居民增收主要依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拉動。全盟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8411元,同比增長5.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為58.2%,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9個百分點;人均經營凈收入10140元,同比增長6.5%,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為20.8%,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個百分點。農牧區居民增收主要依靠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拉動。全盟農牧區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14785元,同比增長6.7%,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為62.0%,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2個百分點;人均轉移凈收入4752元,同比增長8.5%,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為19.9%,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個百分點。
感謝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