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邀請到錫林郭勒盟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賈振東,介紹去年以來我盟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的舉措和成效以及2023年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所做的努力。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內蒙古日報駐錫林郭勒記者站、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駐錫林郭勒記者站、錫林郭勒廣播電視臺、錫林郭勒日報社。
下面,請賈振東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 ? ?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非常感謝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對我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錫盟盟委、行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去年以來的工作舉措和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防返貧、守底線。我盟扎實做好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確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不斷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制定了《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方案》和年度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每季度召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行業部門聯席會議,加強部門間溝通和數據比對。通過開展集中監測、集中排查,實現了監測人口應識盡識、應納盡納。截至4月底,53.8%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幫扶措施。全盟脫貧人口2022年度人均純收入達到19586元,較2021年增加2238元,增長12.91%,較全區平均水平16900元高2686元。
第二,促就業、強保障。認真做好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和產業幫扶,不斷完善和更新脫貧家庭高校學生就業數據庫和有勞動能力脫貧人口務工就業信息數據庫,促進穩崗拓崗帶動就業增收,2022年完成脫貧人口就業9591人,今年前4個月全盟實現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穩崗就業7329人。引導信貸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截至4月底,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近1000萬元,信貸余額19230萬元,惠及脫貧戶3850多戶。現有就業幫扶車間22個,帶動吸納脫貧勞動力和監測對象就業151人。
第三,深協作、促發展。2018年開始京蒙協作,目前北京市大興區對口幫扶正鑲白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幫扶蘇尼特右旗、昌平區幫扶太仆寺旗。2022年,京蒙協作北京市三級財政幫扶資金到位1.5億元,實施項目84個;實現消費幫扶5.58億元,完成上級下達年度任務的2.5倍。成立了由盟委書記和盟長任雙組長的“綠電進京”項目推進專班,在正鑲白旗渾善達克沙地南緣規劃開發10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為北京輸送綠電。2023年3月,我盟參加“綠品出塞·重慶有約”京蒙消費幫扶集采推介會暨幫扶產品“五進”活動,我盟企業與北京市、重慶市相關企業簽約,簽約銷售金額達10.1億元。
第四,真幫扶、惠民生。國家統計局幫助推動正鑲白旗中青博納“冷涼胡蘿卜”種植基地、溫室大棚等項目落地,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幫助協調實現太錫鐵路在太仆寺旗設站,中航集團在蘇尼特右旗構建“8+2”模式和“航空+扶貧”模式等,2022年投入(引進)幫扶資金3907萬元,采購和幫助銷售農副產品4480萬元。國家科技特派團聚焦牧草、肉牛等5個重點產業,向正鑲白旗選派專家27名。中組部組團式幫扶向正鑲白旗派出醫生5名、教師23名進行支醫、支教;自治區15個區直單位幫扶18個嘎查村,投入幫扶資金1467萬元,受益群眾1287人;“雙包聯”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在正鑲白旗打造了全區第一個電氣化嘎查。盟直138個單位定點幫扶嘎查村133個,投入和幫助協調解決資金2987萬元,建設了一批產業、道路等項目,受益群眾1.15萬人。81家民營企業投入資金2230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51個,受益農牧民6131戶、1.7萬人。
第五,改環境、靚村莊。成功申報2個鎮、22個嘎查村進入國家級示范創建行列,1個鎮、9個嘎查村進入自治區級示范創建行列。建立了鄉村建設行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聯席會議制度。由35名盟級領導和13個旗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各包聯1個嘎查村,扎實推進23個盟級示范嘎查村和36個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嘎查村建設,投入資金9446萬元,重點開展了戶廁改建、人畜分離、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工作。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戶廁3315個。
第六,新探索、補短板。我盟積極探索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制定出臺了《錫林郭勒盟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全盟已組建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隊87支、開展服務1.8萬次、受益農牧民36.3萬人次,主要在垃圾收集轉運、農牧業機械化生產、戶廁清掏、動物疫病防控、飼草料儲運等方面提供服務。阿巴嘎旗的探索實踐走在了全盟前列,多倫縣、鑲黃旗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第七,強治理,促振興。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農村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選優配強駐嘎查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駐村干部由932名增加到1453名,2022年調整不適宜繼續駐村干部341人。嚴格執行《錫林郭勒盟駐嘎查村干部管理細則》,推動駐村干部履職盡責,落實了關心關愛各項保障措施。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正鑲白旗試點開展以“文明團結超市”為載體的鄉村治理積分制模式,以“小積分”撬動鄉村治理“大動能”被《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報道。阿巴嘎旗采用評選人居環境十星級文明戶的方式,激勵牧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很有效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2023年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自治區黨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全國和全區鄉村振興局長會議、盟委擴大會議暨全盟經濟工作會議、盟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重點從七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常態化開展“回頭看”專項工作。今年繼續圍繞過渡期銜接政策落實、防返貧監測幫扶等十個方面的內容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回頭看”。要求各地在全面總結去年經驗的基礎上,早安排、早部署,全面自查,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問題臺賬,動態整改銷號。盟里年內計劃對各旗縣2023年度“回頭看”專項行動開展2輪以上的專項督查,對問題整改一盯到底,確保“回頭看”專項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是抓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強化政策宣傳,拓展監測渠道,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和數據比對,持續關注“十類”重點人群的家庭情況、返貧致貧風險點。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若干措施》文件要求,通過產業帶動、到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兜底保障等綜合措施,千方百計幫助群眾持續實現穩定增收。
三是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今年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超過60%,重點支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產業鏈開發。持續健全完善項目聯農帶農機制,重點對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進行幫扶帶動,并有序帶動其他農牧戶發展受益。對財政資金和幫扶資金支持的經營性項目,建立臺賬,推動經營主體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吸納就業、資產收益等方式使脫貧群眾嵌入產業鏈條分享更多收益。持續強化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管理維護,做好收益分配,發揮好促增收“穩壓器”作用。做好鄉村建設項目謀劃,在飼草料儲備、庭院經濟、農村牧區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編報一批切實惠及農牧民的項目。?
四是著力加強社會力量幫扶。用足用好京蒙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資源優勢,優化協作幫扶資金使用,搭建平臺、落實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北京市企業、中央企業來我盟投資興業、共建產業園區和就業幫扶車間。推動正鑲白旗、太仆寺旗、蘇尼特右旗進一步加強與中直機關單位、區直機關單位的溝通聯絡,爭取得到更多更實惠的幫扶。統籌好各盟直定點幫扶單位,利用好各幫扶單位的優勢和特長,挖掘幫扶潛力,多為幫扶地農牧民辦實事、辦好事。發揮好中組部科技特派團產業技術指導服務、新品種引進推廣、新技術集中攻關、鄉土人才培養幫帶、農牧業產業功能拓展的作用,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五是穩步推進鄉村建設。圍繞《錫林郭勒盟鄉村建設行動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要求各地實行縣域統籌,做好與縣域國土空間規劃銜接,科學分類編制完成村莊規劃,集中力量優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先建設既方便群眾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重點抓好牧區通訊“盲戶”清零工程建設。著力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推進“廁所革命”,年內完成新建戶廁2499個。?
六是積極開展示范創建。按照上級即將出臺的創建標準和要求,推動3個國家、自治區示范鎮,31個國家、自治區示范嘎查村,開展好為期3年的創建工作。盟委、行署研究確定了2023年度35個盟級鄉村振興示范嘎查村創建名單,在資金安排上向示范嘎查村傾斜,支持示范嘎查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壯大集體經濟等,利用1年的時間進行集中打造,2024年1季度進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