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錫林郭勒盟探索推進 牧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格局 | |||
| 索引號:11152500011659134E/2024-00002 | 發文字號:——— | ||
| 發文機構:民政局 | 信息分類:養老服務 | ||
| 概述:錫林郭勒盟探索推進 牧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格局 | |||
| 成文日期:2024-06-17 16:13:17 | 公開日期:2024-06-17 16:12:32 | 廢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錫林郭勒盟地處內蒙古中部、北京正北方,是典型的牧區盟市。近年來,錫林郭勒盟充分尊重牧區老年人養老需求,不斷研究探索牧區養老工作對策,在統籌調度、資金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和傾斜,對有意愿進城集中養老的牧區老年人采取園區集中養老;對居家養老的牧區老年人根據需求采取蘇木鄉鎮、嘎查提供服務的方式繼續保障他們在草原上養老,實現了“三化”一體推進,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一、體系化構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一是建好用好社區“聚集地”。從2014年起,我盟在旗縣(市)中心鎮建設普惠型牧區綜合養老公寓小區,探索牧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目前,全盟累計投資7.12億元,建成投用牧區養老公寓小區8處,有公寓2380套,入住牧區老人3183人(占全盟牧區老年人總數的8.2%),入住率100%。現在建養老公寓小區3處,新增養老公寓660套,可滿足18%的牧區老年人集中居家養老需求,全盟9個牧業旗縣實現養老公寓小區全覆蓋。目前,全盟共有基層養老服務設施207處,其中城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60處、蘇木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7處、嘎查村區域養老服務站101處,互助幸福院29個,服務覆蓋829個嘎查村居,服務覆蓋率達到82%。
二是建好小區“服務站”。落實落細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四同步”機制,2022年以來,全盟新建居住區37處,建筑面積9209平方米,全部采 取獨立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和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建設等配建到位,達標率100%。
三是建好家庭“核心區”。有效銜接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與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按每戶3000元標準(自治區補貼1000元,盟本級補貼2000元),累計投入資金386萬元,對全盟1532戶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有效改善了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居環境。
二、特色化豐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
一是強化政府主導。將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基礎設施改造納入民生實事盟長專項調度;建立局際聯席會議制度,制定了《錫林郭勒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工作指引》,完善三大類大類45項標準化建設制度匯編成冊。優化財政支持方向,2021年以來,累計投入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及提質改造等項目資金4604萬元,打牢工作基礎。
二是推進助餐惠民。按照覆蓋城鄉、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原則,建成助老餐廳40處,一季度累計為4.5萬人次老年人提供了助餐服務。在城鎮社區,探索“市場主體+社區餐廳”、“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為老餐廳”、“養老機構+老年餐廳”等多種模式,推進助餐服務落地。在農村牧區,有效發揮全盟60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場所作用,采取“固定+流動”服務模式,為全盟121個城鎮社區6.1萬多名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理療康復、精神慰藉等“6+N”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三是創新醫養康養模式。推進醫養康養結合,全盟23所養老機構通過與所屬地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采取設立分門診、派駐醫師巡診、簽約家庭責任醫生等不同方式,點對點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日常醫療、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務。在錫林浩特市、西烏旗、正藍旗、東烏旗等地養老公寓小區,設立蒙醫心身互動課堂,創新醫養康養新模式。
三、清單化實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
一是制定需求清單,適度擴大基本養老服務范圍。將保障服務對象擴大到特困供養人員、低保戶、低收入家庭中的高齡、失能、留守、空巢、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高齡津貼發放范圍為77-89歲老年人補貼每人每月100元,90-99歲老年人補貼每人每月300元,100歲以上老年人補貼每人每月600元。將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增加到33項;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增加到“7助”;將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增加到35個,適度擴大基本養老服務范圍。
二是制定計劃清單,有效補齊基層養老服務工作短板。突出標準化引領,制定三年計劃,印發《錫林郭勒盟基層區域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方案》,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驗收、統一交付”五統引領,“改、建、增”三措推進,分批次推進實施。實現了服務區域一體化、服務功能數字化、服務半徑最大化的工作目標。2023年以來,在爭取到自治區補助資金415的萬元基礎上,盟本級按照每處蘇木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萬元、區域養老示范中心15萬元、嘎查村區域養老服務站5萬元的標準,安排專項資金880萬元,用于37處蘇木鄉鎮級養老服務中心、137處嘎查村級養老服務站建設,補齊鄉基層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三是制定服務清單,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采取“固定+流動”服務模式,對城鄉散居特困、低保或低收入失能、失智、重殘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做到一人一檔,針對服務對象需求有效鏈接相關資源,做到“有求必應、無求登門”,主動開展日間照料、助潔、助醫等精準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連續兩年安排購買服務資金285萬元,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