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中共錫林郭勒盟委員會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印發《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 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
| 索引號:11152500011659134E/2024-00018 | 發文字號:錫黨發[2024]9號 | ||
| 發文機構: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 信息分類:行署文件 | ||
| 概述:中共錫林郭勒盟委員會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印發《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 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
| 成文日期:2024-04-28 00:00:00 | 公開日期:2024-04-28 16:39:35 | 廢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各旗縣市(區)黨委(黨工委)、政府(管委會),盟各部、委、辦、局和各人民團體,各企事業單位:
現將《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錫林郭勒盟委員會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2024年4月28日
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
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
為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加快推進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有力保障重要農畜產品供給,全面提升農牧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建設農牧業強盟,根據《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 <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 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以“擴大數量、提高質量、增加產量”為主攻方向,堅持工業化理念、鏈條式思維、集中式培育,以“六個工程”為引領,持續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以赴轉方式、調結構、強動能,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加快綠色興農興牧、科技興農興牧、質量興農興牧,穩步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畜產品產量大盟向農牧業產業強盟轉變,不斷提升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水平,為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定供給做出應有貢獻。
到2025年,耕地資源、草地資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規?;B殖、溫室大棚建設、冷鏈物流發展、社會化服務等農牧業生產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高標準農田、飼草料基地加快建設,奶業發展和種業振興加快推進,科技和機械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化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糧食、肉類等重要農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提升,農牧業發展基礎有力夯實,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
到2035年,耕地、草原等資源保護、建設和利用全方位加強,農牧業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全面構建,先進技術和機械裝備普遍應用,社會化服務體系覆蓋農牧業生產全過程,農牧業規?;?、標準化、智能化、數字化、品牌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牧業綠色發展全過程轉型,基本實現農牧業現代化、建成農牧業強盟。
農牧業生產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目標值?? ?2035年
目標值?? ?屬 性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億斤)?? ?9.3?? ?10?? ?11?? ?預期性
肉類總產量(萬噸)?? ?27.7?? ?35?? ?50?? ?預期性
奶類產量(萬噸)?? ?47?? ?73?? ?>120?? ?預期性
高標準農田面積(萬畝)?? ?65?? ?114?? ?>180?? ?預期性
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萬畝)?? ?24?? ?57?? ?75?? ?預期性
設施種植業面積(萬畝)?? ?0.7?? ?1?? ?2?? ?預期性
設施畜牧業養殖比重(%)?? ?50?? ?80?? ?100?? ?預期性
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面積(萬畝)?? ?5?? ?7?? ?10?? ?預期性
自治區級以上畜禽核心育種場數量(家)?? ?——?? ?8?? ?10?? ?預期性
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49.13?? ?61?? ?70?? ?預期性
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 ?65?? ?80?? ?85?? ?預期性
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數量(個)?? ?2?? ?2?? ?3?? ?預期性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牧業發展競爭力。
1.加強耕地保護與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強化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完善“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加強項目儲備庫建設,加快推進現有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穩步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嚴格落實《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十一條政策措施》,提升工程質量,規范驗收入庫,加強建后管護。加強鹽堿地改造提升,培育推廣“作物(品種)+”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典型,以點帶面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全面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嚴守耕地紅線。到2025年,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114萬畝左右,占永久基本農田面積比例達到39%,改造提升8.19萬畝;鹽堿耕地綜合利用面積0.43萬畝。(農牧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發改委、財政局)
2.大力促進設施種植業發展。優化布局,重點在環京津冀圈南部農區太仆寺旗、多倫縣、正藍旗、正鑲白旗和盟府所在地錫林浩特市等具有發展優勢和潛力鄉鎮及城郊結合部,大力推進種植業設施基地建設。制定設施種植業發展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科學布局“菜籃子”、“果藍子”、“菌籃子”、“花籃子”、“藥籃子”生產基地,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中草藥設施種植,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鼓勵建設集約化育苗中心,積極推進智能化高標準設施種植業建設。加強農商互聯、產銷對接,強化與京津冀蔬菜批發市場和本地區企事業、大中學校、幼兒園、商超等單位合作,建立長期供應機制,鼓勵支持與電商平臺、電商企業合作,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著力打造服務盟內、面向京北的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到2025年,設施種植業面積達到1萬畝。(農牧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商務局、林草局)
3.加快發展現代設施畜牧業。牧區以規?;藴驶?、集約化養殖為主,加快推進現代設施畜牧業發展;農區堅持種養結合、草畜一體、舍飼養殖、規?;洜I,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提高集約化程度,促進舍飼圈養畜牧業快速發展。制定設施畜牧業發展行動方案,開展肉牛肉羊高效集約養殖標桿場建設,推廣與養殖模式相配套的成套技術裝備。推進落實半農半牧區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對肉牛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機械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補貼。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牧場和養殖大戶加快發展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飼養,重點提升標準化圈舍、飼草料收貯加工、飼喂等環節設施化水平,突出典型模式引領,帶動農牧民積極參與,構建多元化設施畜牧業發展格局。推進肉牛肉羊育肥產業發展,肉牛育肥按照農牧結合、北繁南育、牧養農育,鼓勵“戶繁企育”合作養殖模式;肉羊育肥以國有農牧場為重點,適度開展肉羊雜交育肥。以肉牛核心群為主,培育科學飼養及提高繁成率示范戶,大力推廣全混日糧(TMR)飼喂模式和肉牛標準化飼養技術。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集中飼養,健全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提高集約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設施漁業。到2025年,全盟半農半牧區肉牛舍飼養殖規模達到35萬頭,設施畜牧業養殖比重達到80%。(農牧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發改委)
4.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建設前置倉、分撥倉和冷藏、低溫配送等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提高產地源頭冷鏈物流設施綜合利用效率。支持引導農貿市場、商超、便利店、生鮮電商、快遞企業完善末端冷鏈物流設施,支持設施設備應用和改造提升,促進末端冷鏈配送發展。鼓勵企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果蔬預冷設施、儲藏窖、氣調庫等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到2025年,建設農畜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20個,新增產地倉儲庫容約10萬噸。(發改委、商務局、農牧局、郵政管理局)
(二)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產,提升農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5.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底線。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落實糧(油)大縣獎勵、耕地地力保護等惠農助農政策,充分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穩定玉米、小麥、馬鈴薯種植面積,適當擴大油料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發展雜糧雜豆等優質特色作物。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重點旗縣開展馬鈴薯、玉米作物高產示范,減少生產成本投入,提高農作物單產水平。以太仆寺旗、多倫縣等產糧大縣、特色糧油生產地區為重點,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到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230萬畝,產量達到10億斤。(農牧局、財政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氣象局)
6.加強肉類供給保障。做大做優肉牛肉羊兩大優勢產業,以南部旗縣、沙區和主要水系流域為重點,打造優質良種肉牛產業帶;重點在北部和西部地區建設“錫林郭勒羊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提高養殖效率。落實國家生豬穩產保供政策,穩定生豬存欄。落實肉牛、肉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支持圈舍改造、良種引進、污糞處理、防疫、冷鏈物流、倉儲、加工等方面建設,提升養殖效益。強化肉牛冷配工作,農區以自然村為單位、南部牧區以浩特為單位、北部牧區以家庭牧場為單位布局冷配區,持續擴大冷配規模。推進肉牛擴群提質,增加基礎母牛供給。穩定肉羊養殖規模,加強選種選育,重點抓好烏珠穆沁羊、蘇尼特羊提純復壯和察哈爾羊選育擴繁;地方良種肉羊以選種選配為主,察哈爾羊以擴大人工授精比重為主,提高個體生產性能和繁殖率。到2025年,肉類產量達到35萬噸。(農牧局、財政局)
7.穩步推進奶業高質量發展。以正藍旗、正鑲白旗、鑲黃旗、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蘇尼特左旗等地區為重點,支持乳業項目建設,加快發展地方特色乳制品產業集群。落實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強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建設,支持建設奶業發展園區,對新增集中連片標準化500畝以上的苜蓿草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戶)給予補貼。加強奶牛布病等疫病免疫工作。開展奶業生產能力整旗縣推進試點工作。培育提升奶業作坊發展能力,選擇具備一定產業基礎、擴大生產規模意愿的手工作坊培育提升為生產企業,構建與標準化手工作坊和養殖戶相對穩定的產業帶動關系。推進特色奶產業發展,在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蘇尼特左旗等馬奶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地區,重點扶持建設中小型馬奶生產加工企業、小作坊升級改造;在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駱駝養殖集中區,培育蘇尼特雙峰駝養殖專業戶,加強與駝產業發達地區及駝產品企業合作,探索開發駝奶產業。加強高端液態奶、奶酪等延伸產品技術應用研究與研發,鼓勵和支持中小乳品和傳統奶制品加工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推廣。到2025年,奶畜存欄達到35萬頭(只),奶類產量達到73萬噸以上,傳統奶制品加工企業產值達到19億元,奶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億元。(農牧局、財政局、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自然資源局、市場監管局)
8.提升飼草供應能力。抓好天然草牧場保護和合理利用,不斷優化區域布局和種植結構,在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錫林浩特市及阿巴嘎旗部分地區建設集中連片規?;烊淮虿輬?加強退化打草場和沙化放牧場改良修復,提升天然草原生產能力,嚴格執行天然打草場保護管理制度,確保天然打草場永續利用。實施草產業發展提升工程,以農牧交錯帶為重點,堅持“種養結合、為養而種、以種促養”,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擴大青貯玉米生產,適度發展苜蓿和飼用燕麥,建設優質飼草基地。積極發展羊草種植,以修復治理退化羊草草地、完善羊草草種繁育體系、擴大人工羊草種植為抓手,推進羊草全產業鏈建設。以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為抓手,加大檸條灌木林種植力度,開展檸條灌木林平茬復壯,推進飼料化利用。健全旗、蘇木鎮(嘎查、合作社)以及養殖戶三級飼草料儲備體系,強化飼草供應保障。加強飼草交易中心建設,提升飼草調劑、調運輻射帶動作用。到2025年,草產量保持在20億公斤以上;飼草交易中心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飼草調劑、調運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飼草料交易額達到40億元;全盟人工種草達到12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70萬畝、苜蓿4.5萬畝、燕麥25萬畝、羊草19萬畝、檸條1.5萬畝;擰條平茬120萬畝。(農牧局、林草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科技局)
(三)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產業融合發展能力。
9.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農牧產業優化升級,重點圍繞5條農牧業重點產業鏈發展,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三年行動,聚焦重點產業,找準強鏈、補鏈、延鏈、固鏈環節,通過平臺搭建、激發活力、科技創新和暢通要素等措施,穩步構建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打造肉牛、肉羊2個超百億級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奶業、馬鈴薯及馬駝特色產業集群。穩步促進中藥材、有機小麥、燕麥、蕎麥、胡麻等具有地方特色和獨特優勢特色農作物產業發展。支持冷涼蔬菜產業發展和凈菜加工,做精綠色、有機果蔬產品。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加強產業集群、產業園創建,促進優勢產業、生產要素集群集聚發展,強化政策資金傾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爭取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加強產業強鎮建設,促進產鎮融合、產村融合。各類產業發展資金更多向脫貧旗縣傾斜,提高脫貧地區增收致富能力。到2025年,打造肉牛、肉羊2個200億元產業和奶業、馬鈴薯2個100億元產業。全盟農牧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00億元,形成一批品質優良、比較效益高、帶富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基地。(農牧局、發改委、林草局、科技局、工信局)
10.提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引導企業等經營主體優化布局結構,建設標準化規?;a加工基地,促進農畜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增值。充分利用肉、乳、皮、臟器、馬鈴薯等農畜產品資源,重點在牛羊肉精細分割、精品包裝、熟食制品、醬鹵食品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方面發力,升級延伸生熟肉類、高端乳品、生物醫藥、保健食品等產業鏈,促進農畜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努力實現“吃干榨盡”,全面提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促進“運畜”向“運肉”轉變。加強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業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積極對接引進標準化、規?;?、特色化和運作規范、科技含量高的國內行業頭部企業和重大項目。圍繞肉牛、肉羊等農畜產品針對性引進開發一批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核心技術,持續推進牛羊肉精細分割、熟食制作及皮毛、頭蹄內臟等副產品研發與應用。鼓勵肉食品加工企業建設中央廚房和熟制品加工生產線,推動牛羊精深加工項目建設。到2025年,全盟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農畜產品加工業與農牧業產值比達到2.8:1,羊皮、羊尾脂等副產品綜合利用率達到85%。(工信局、農牧局、市場監管局、科技局)
11.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發展鏈條,拓展農牧業農村牧區多元功能價值,穩步推動農牧業與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強農文旅融合示范村鎮建設,統籌推進產加銷、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充分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深挖鄉村產業潛力,培育打造鄉村發展新業態新典型。到2025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達到3個。(農牧局、工信局、商務局、文體旅游廣電局、發改委、郵政管理局)
12.大力推動農牧業品牌建設。加強品牌授權使用動態管理,優化授權企業質量、類型、數量。加強產品質量管控,嚴格執行現行質量標準體系,擴大草原羊追溯規模,提升追溯工作質效,完善原奶、奶酪產品自檢、抽檢機制,保障產品追溯防偽系統規范良好運行,確保區域公用品牌產品質量安全。加大傳統奶制品等產品推薦力度,助推更多綠色優勢特色產業產品納入“蒙字標”認證產品行列,開展服務企業質量提升行動,為成功認證“蒙字標”奠定基礎。提升品牌傳播質效,聚焦大媒體、大平臺、大事件、新渠道,創新提升品牌宣傳水平,實現“街談巷議”宣傳目標。拓展產品新零售渠道,提升錫林郭勒羊、錫林郭勒奶酪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溢價能力,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落實農牧業品牌目錄政策,培育農牧業精品品牌。加大優質農畜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強化線上線下產銷對接,引導龍頭企業和超市擴大生產基地直采規模,積極開拓一線城市市場。到2025年,努力推動傳統奶制品等優勢特色產品成為“蒙字標”認證產品;培育提升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個、企業產品品牌15個。積極參與自治區線上品牌旗艦店、餐飲連鎖店授牌計劃。(品牌中心、市場監管局、盟委宣傳部、發改委、財政局、農牧局、商務局)
(四)強化創新驅動,提升農牧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能力。
13.全面推進種業振興。圍繞保種、育種、制種、用種等環節,推動種業全鏈條發展。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培育、良種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以活體保種和遺傳采集保存相結合的方式,保護優良畜禽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以肉牛良種繁育專項推進為基礎,繼續擴大華西牛育種群規模,加快建設華西牛種源基地。在西烏珠穆沁旗持續選育“烏珠穆沁白?!?。舉辦區域性畜禽良種評比及種畜拍賣會,打造“看禾選種”平臺。加快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大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重點圍繞肉牛、肉羊、羊草等產業需求,以“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聯合攻關種業“卡脖子”問題,大力培育節水抗旱、耐鹽堿新品種。到2025年,華西牛育種群規模達到2.2萬頭、核心群規模達到1萬頭,推廣冷凍精液累計達到60萬支;新增“烏珠穆沁白?!焙诵娜?處、擴繁群20處,基因監測分析2000份;國家和自治區級核心育種場數量達到8處;良種繁育基地面積達到7萬畝。(農牧局、科技局)
14.加強科技創新支撐。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工作,聚焦資源高效、清潔生產、高效繁殖、智能養殖、疫病防控等畜牧業及土壤保育、生物種業、作物優質安全高效生產、信息農業等農牧業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合作,廣泛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集成配套技術研究,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水平,促進現代生態畜牧業和綠色高效農業發展。開展“科技”110服務。積極打造巾幗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基地。發揮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作用,在適宜品種、先進技術和種養方式等方面,形成經驗模式,加大推廣力度,提升農牧業現代化水平。到2025年,建設自治區級農牧業科技園區1家,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科技局、農牧局、林草局)
15.強化技術裝備保障。落實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提升畜牧養殖重點環節機械化水平,推進清糞小型裝載機盟級補貼試點工作。實施耕地深松補助項目,積極推廣用地養地結合型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檸條平茬專用機械、北斗導航輔助駕駛設備,加強數字技術與裝備集成應用,推動農牧業生產管理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完善錫林郭勒盟良種肉牛等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在傳統畜牧業信息系統基礎上疊加物聯網、大數據、標識解析等新興技術,構建精準、實時、高效的數據采集體系,推動農牧業生產經營管理數字化改造。積極培育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和應急救災能力。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農牧局、林草局、工信局)
1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人才飛地”“綠色通道”“柔性引進”等方式,大力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以“1230”人才培養項目”、“新世紀專業人才選拔培養項目”為載體,廣泛選拔培養相關領域技術人才。完善農村牧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推進鄉村牧區本土人才技能培訓。實施農牧民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鄉村振興青春建功和巾幗行動,構建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推動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服務農村牧區,每年選派科技特派員260人左右、“三區”科技人才10人左右,下沉基層一線開展農牧業科技指導服務。(盟委組織部、人社局、科技局、農牧局、教育局、團委、婦聯)
(五)激發改革活力,提升新型農牧業經營發展能力。
17.鞏固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規范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加強服務中心(站點)建設。推進新增耕地高效利用試點工作。加強宅基地審批管理,嚴格把關審批流程,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行政審批平臺建設。注重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牧戶進行草原資源整合、牲畜統一管理、聯戶規模經營,開展資源、資本、勞動、技術和銷售等方面合作與聯合,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盤活利用農村牧區存量建設用地。充分利用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數據和成果,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形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完善收益分配機制,積極開展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使用權入股等風險較小、收益穩定的經營活動,增強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能力。適時穩妥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逐步推廣“統種(養)共富”經營模式,實現土地集中連片經營和規?;B殖,促進家庭經營向共治共富轉變。到2025年,全盟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牧業農村牧區比例總體達到10%,開展“統種(養)共富”試點嘎查村達到10個以上。(農牧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委、財政局、林草局)
18.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加強各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工作,支持龍頭企業領辦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等合作組織,構建國家、自治區、盟市“三級聯動”發展格局,提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本地企業的培育輔導,加快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盈利能力好的農牧業企業上市進程。深化農墾改革,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工作,摸清國有農牧場自然資源資產底數,探索草原承包經營和特許經營方式,推動農墾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持續做好規范合作社、認定家庭農牧場和評定示范社、示范家庭農牧場等常態化工作,完善家庭農牧場名錄管理,引導家庭農牧場組建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深化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支持農牧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形成緊密型利益共同體。發揮農牧業融資擔保作用,引導金融資本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到2025年,盟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30家,旗縣級以上農牧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牧場分別達到350個和1000個,農牧企利益聯結比例、緊密型比例分別達到90%和67%。(農牧局、財政局、工信局、市場監管局)
19.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支持整鄉、整村集中連片推廣社會化服務,大力開展農牧業生產資料供應、配方施肥、農牧機械作業、統防統治、收儲加工等農業生產服務及牧草種植銷售、全混日料加工配送、牲畜配種、防疫、育肥等牧業生產服務,強化產前、產中和產后全流程服務,帶動廣大農牧戶節本增效。培育壯大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采取政府購買、定向委托、獎勵補助等措施,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強化行業指導和管理,因地制宜建設專業化分工、服務體系充足、供需匹配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牛羊養殖大縣為重點,推廣“1+N”訂單式等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到2025年,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30萬畝,從事農牧領域生產服務的社會化服務主體達到300個。(農牧局、供銷社)
(六)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0.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農業用水管理,突出“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分解農業用水總量,嚴格控制無序擴充灌溉面積,落實“以水定地”。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管工作,歸并散亂土地,減少渠道滲漏。因地制宜推廣“建工程、優農藝、調結構、抓機制”等農業節水措施,切實提高重點區域水資源利用效率。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行動,加大耕地輪作、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力度。強化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和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治理農牧業面源污染。到2025年,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7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65,化肥農藥使用量繼續保持零增長,重點覆膜區域地膜回收率達到85%,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水利局、發改委、農牧局、財政局)
21.積極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嚴格執行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違法違規放牧行為監督執法力度,防止超載過牧,切實減輕草牧場承載壓力。健全草原牧區飼草儲備體系。落實“糧改飼”試點政策,實施半農半牧區和渾善達克流動沙地舍飼圈養行動,推進西烏珠穆沁旗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開展草原保險和草畜平衡示范試點建設,推進草原過牧治理,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模式。落實草原網格化管理責任,加快推進網格布設、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等工作,逐步構建權責明晰、保障有力、監管嚴格、運行高效的草原網格化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農牧局、林草局、發改委、財政局)
22.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扎實開展集中免疫工作,加強非洲豬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突出抓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畜間布病陽性率保持在國家控制標準以內。積極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建設。實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對標達標行動,逐年對標達標,推動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深入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工作。開展現代農牧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與發展。持續推進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雙認證”工作。到2025年,力爭全面實施獸醫社會化服務,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牧局、市場監管局、衛健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發揮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專項組作用,把加快推進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做到組織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專項組辦公室負責牽頭制定年度重點任務清單臺帳,做到有任務目標、有重點舉措、有進度安排。各成員單位要細化工作任務,完善工作舉措,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推進、按預期完成。各旗縣市(區)要明確本地區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統籌抓好推進落實。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強化用地、用電、用水和道路建設等政策扶持,保障農村牧區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需求。拓展投資渠道,加強穩產保供、種業創新、基礎設施升級等農牧業發展關鍵領域專項債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完善貸款品種,拓寬抵質押品范圍,推廣圈舍、廠房、大型農機具、保單訂單倉單和活體畜禽等抵質押模式,擴大農牧戶小額普惠信貸覆蓋范圍。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農牧業保險政策體系,因地制宜開展優勢特色農畜產品保險,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降低生產經營風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組織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農牧民就近就地就業增收。
(三)開展督查考核。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指標體系,加大對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督促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確保穩步推進各項既定目標任務。強化結果導向,對于工作成效顯著的地區和部門,在項目、資金方面予以傾斜扶持,對于推進落實不力的,要依規問責處理,建立健全工作推進獎懲機制,營造良好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