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關于印發《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建設方案(2024—2025年)》《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4—2025)》的通知 | |||
| 索引號:11152500011659134E/2024-00016 | 發文字號:錫署辦發〔2024〕58號 | ||
| 發文機構: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 | 信息分類:行署辦文件 | ||
| 概述: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關于印發《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建設方案(2024—2025年)》《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4—2025)》的通知 | |||
| 成文日期:2024-06-05 00:00:00 | 公開日期:2024-06-05 16:29:41 | 廢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盟有關委、辦、局:
《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建設方案(202 4—2025年)》《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4—2025)》已經行署2024年第1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各有關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
2024年6月5日
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建設方案
(2024—2025年)
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設施農業、設施畜牧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內政辦發〔2024〕4號)和自治區農牧廳《內蒙古自治區設施農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內農牧種植發〔2023〕563號)要求,為進一步推動我盟現代化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設施農業綜合保障能力,結合我盟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現代化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菜籃子”保供能力,堅持“資源集約節約、科技創新引領、生產綠色循環、市場主體多元”的原則,堅持“三并”(布局優化與結構升級并重、增量發展與存量改造并行、加大投入與機制創新并舉)同步推進,遵循“三化”(規模化、園區化、產業化)發展理念,加快實施一批現代設施種植業重點項目,優化產業布局,完善設施設備,重點支持“戶、企、社”(農戶、企業、合作社)三類主體,通過“建、改、提”(新建、維修改造、提檔升級)三種模式,推進“一棚兩室”(塑料大棚、日光溫室、大型智能連棟溫室)建設,提高設施農業“五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農民收入,加快構建布局科學、用地節約、智慧高效、綠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格局。
(二)任務目標。2024—2025年,全盟新增設施農業1700畝;改造修繕老舊設施300畝;培育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引入全國龍頭企業2家,打造農產品品牌4個,培育設施種植合作社5家,培育蔬菜產業經紀人4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庫容達到7000噸。
(三)實施原則
1.整建制推進,規模化實施。各旗縣市(區)要以鄉鎮為單元,支持一定規模的設施種植園區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改造提升老舊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
2.自主自愿,多元投入。各旗縣市(區)要全力爭取國家、自治區補貼資金和金融政策支持,多渠道統籌資金,積極引導經營主體、農戶自主自愿投入建設和改造,并優先支持利用鹽堿地、荒地等新建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的設施種植園區。
3.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各旗縣市(區)要結合當地水資源和耕地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規劃農業設施建設布局、轉變提升模式,通過新建增加產能、改造提升挖掘實際生產潛力。
4.標準建設,綠色發展。重點支持新建經生產驗證成熟的、高效利用土地的新型宜機化溫室和大棚,加快現代設施種植業生產方式向綠色生產轉型,大力推廣節水、節地、節投的生產技術模式,通過進一步加強提升配套智能化、信息化等先進裝備,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產出效率。
二、優化布局
充分發揮“晝夜溫差大、日照時數長、種植經驗豐富、技術成熟先進”等優勢,以太仆寺旗、多倫縣、正藍旗、蘇尼特右旗為重點,發展果菜類和葉菜類生產,補充本地蔬菜供應,保障“菜籃子”安全,兼顧發展食用菌等特色高價值品類生產;以正鑲白旗為重點,推進西甜瓜標準化種植,提升產量和品質,打造優質特色設施瓜果蔬菜生產基地;以太仆寺旗、多倫縣、錫林浩特市等人口密集區域為重點,發展休閑采摘和文旅觀光,引導發展綠色果樹種植,提升種植收益。
三、重點工作
(一)改造提升老舊溫室和塑料大棚
1.建設目標。以多倫縣、正鑲白旗、錫林浩特市為重點,按照補短板、強弱項、提標準的要求,整建制推進實施老舊低效設施改造。2024-2025年,全盟重點完成改造修繕老舊設施300畝,其中:2024年改造150畝,2025年改造150畝。
2.實施內容。根據現代溫室的生產需求,以宜機化作業為目標,以節能和環境精準調控為準則,加快老舊低效溫室設施“小改大”,進一步提升冬季蓄熱保溫能力,實現安全越冬生產和周年高效生產,提高產出效率,增加種植收入。通過采取原址翻建、局部翻新、整合土地、配套設備的方式方法,解決老舊日光溫室墻體矮、跨度小、舉架低、后坡短、仰角小,采光蓄熱保溫性能差的問題,實施整體提升改造;通過應用新材料、新棚型、增加保溫設備、更換高效棉被、墻體保溫蓄熱改造等方式,提升保溫,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增配自動卷膜通風、水肥一體化等智能調控設備及小型打藥機、物流運輸車等自動作業裝備,提升設施機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
1.建設目標。重點在太仆寺旗、多倫縣、正藍旗、錫林浩特市等地城郊結合部和交通便利的鄉鎮、村組新建溫室和塑料大棚。2024—2025年,新建1700畝,其中:2024年500畝,2025年1200畝。
2.實施內容。綜合考慮抗風雪性、穩定性、使用壽命及宜機化等因素,因地制宜選用不同類型棚型結構,充分利用溫室間空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多層覆膜等技術措施,實現春提早、秋延后的多茬次銜接栽培模式,延長產品供應期,增加單位面積產出和效益,提高生產效能。推廣建設高標準,具有良好蓄熱保溫性能的裝配式日光溫室、大跨度多源蓄熱型塑料大棚;推廣新型復合保溫墻體,提高保溫蓄熱性能;推廣裝配式熱浸鍍鋅鋼架結構,增強設施安全性,擴大生產作業空間,提高采光、保溫和蓄熱性能,達到周年高效生產。在宜機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設施種植上取得新突破(建設標準及材料標準見附件1)。
四、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3-4月)。完成建設選址、規劃設計、土地流轉、用地審批備案等工作。購置溫室大棚建設材料鋼架、棚膜、保溫被、水肥一體化設備等。
(二)建設階段(5—6月)。完成溫室大棚基礎建設,溝、路、井、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到位。
(三)生產階段(7—1 1月)。在生產關鍵環節,組織專家開展技術服務。指導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生產,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四)驗收階段(10—12月)。項目旗縣市(區)農科局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對建設主體已建成的溫室、大棚進行實地查勘驗收,驗收合格并公示無異議后上報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按照自治區農牧廳要求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進行復核抽驗。同時,完成年度項目工作總結和績效評價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責任分工。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實施,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細化工作措施,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在設施農牧業用地審批、招商引等方面予以支持,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并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現代設施種植業建設。
(二)落實支持政策。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設施農業、設施畜牧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內政辦發〔2024〕4號)要求,對新建普通日光溫室500畝以上、塑料冷棚1000畝以上、單體智能溫室50畝以上、集中連片改造普通日光溫室1000畝以上的給予建設補貼。對農業設施物權證、經營權證等提供金融抵押貸款,并對用于現代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固定資產設備投資等金融貸款實施貸款貼息,比例不高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90%,且不得超過3%。各旗縣市(區)要結合實際,落實好各項支持措施,充分利用好發展新型農村牧區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京蒙協作等項目資金,通過財政、金融、保險等多種扶持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設施種植投資。
(三)強化科技服務。在設施農業發展較好的鄉鎮,篩選一批典型示范戶,打造適宜當地生產模式的科研技術推廣培訓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優質高產品種和綠色高產技術,示范推廣綠色提質增效標準化栽培技術,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和宜機化栽培模式,普及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健全完善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盟旗兩級農牧部門組織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在生產關鍵季節對重點區域開展巡回督促指導。
(四)培育生產經營主體。突出“戶、企、社”主體作用,宣傳推進以“戶、企、社”為主導的多元投入機制,形成政府政策、資金引導,“戶、企、社”重點投入,金融保險支持保障的現代設施農業提升高效模式。在培育龍頭企業的同時,要加強扶持培育從事蔬菜生產營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小農戶發展。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圍繞棚室設計開發、設施裝備運維、良種繁育推廣、綠色統防統治等,提供全方位多環節服務。支持引導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組織跟進、廣大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整合行業資源,提升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動現代設施種植業提檔升級。
(五)強化品牌建設。加強設施種植品牌培育,強化品牌質量管控,圍繞“星耀小鎮西瓜”等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夯實農業品牌建設基礎,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打造特色突出、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品質好、叫得響、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各種展會、網絡電商平臺等宣傳推廣品牌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
(六)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刊、新媒體等傳播媒介,對引領設施種植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典型進行宣傳報道。挖掘推進設施種植業經驗做法,推介一批具有特色的典型示范園區,在關鍵節點,組織種植大戶、新型經營主體、企業開展現場觀摩培訓,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設施種植業積極性,為設施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1-2.2024—2025年全盟現代設施種植業新建日光溫室大棚任務分解表
1-3.2024—2025年全盟現代設施種植業改造日光溫室大棚任務分解表
1-4.2024—2025年全盟現代設施種植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冷藏保鮮庫任務分解表
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專項
實施方案(2024—2025)
為全力推動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加快全盟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現代設施畜牧建設專項實施方案(2024—2025年)》要求,結合我盟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生態優先、生產生態有機結合,聚焦從根本上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以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大力發展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智能化養殖,應用先進養殖設施設備和管理技術,推進養殖設施設備功能配套、工藝融合,加快構建高質高效畜禽設施養殖體系,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設施畜牧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畜產品安全穩定供給保障能力。
(二)發展目標。以解決草原“過牧”問題為切入點,依托政策扶持和項目支撐,打造“十百千”肉牛肉羊產業示范引領工程,重點建設產業園區10個、肉牛肉羊養殖小區100個和標準化家庭牧場1000個。到2025年,建成肉牛高效集約養殖標桿場3處、肉羊高效集約養殖標桿場3處、千頭以上奶牛養殖場6個;種植人工種草面積達140萬畝,秸稈飼料化利用率穩定在60%以上、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設施畜牧業養殖比重達到78%以上。養殖業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養殖設施設備與技術配套更加完善,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優化產業布局
(一)肉牛。肉牛產業重點在南部區域、沙區和主要水系流域建設以西門塔爾牛為主、安格斯牛和夏洛萊牛為輔的優質良種肉牛產業帶,著力推動實現規模養殖、精深加工、市場拓展、產業鏈延伸目標,持續擴大華西牛育種群規模,加快建設華西牛種源基地。
(二)肉羊。肉羊產業重點在中北部和西部地區建設“錫林郭勒羊中國特色農畜產品優勢區”,形成以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為重點的烏珠穆沁羊產業基地;以蘇尼特左旗和蘇尼特右旗為重點的蘇尼特羊產業基地;以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為重點的察哈爾羊產業基地;以錫林浩特市和烏拉蓋管理區國有農牧場為重點的肉羊經濟雜交育肥產業基地。
(三)奶牛。以正藍旗、正鑲白旗、鑲黃旗、錫林浩特市、阿巴嘎旗等旗縣市為主,加快發展乳肉兼用西門塔爾牛,建設綠色有機奶源基地;以大中型奶牛養殖企業為主,因地制宜發展荷斯坦奶牛、娟姍牛,形成以錫林浩特市、正藍旗、鑲黃旗和多倫縣為主的高標準高質量奶源基地。
(四)馬匹。以阿巴嘎旗、錫林浩特市、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蘇尼特左旗為重點打造馬奶奶源基地。支持棚圈建設、改造設施設備,建設中小型馬奶生產企業、小作坊,促進策格(馬奶)產業發展。
(五)駱駝。以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為重點,支持建設駱駝養殖基地,提升養殖棚圈、飼草料加工、擠奶設施設備,加快規模化養殖建設,提高乳用駱駝養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探索培育以乳、肉、毛加工為主的駝產業。
(六)飼草。以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烏拉蓋管理區、錫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為重點,打造集中連片規模化天然打草場;以太仆寺旗、正鑲白旗和正藍旗為重點,開發灌木飼草資源,加大青貯、秸稈收儲力度,引進大中型企業,實現全混日糧精深加工。以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為重點,側重飼草料集采集配全混日糧加工配送、銷售,滿足企業、合作社和牧戶科學利用飼草需求。
三、建設內容
(一)加強養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牧區以“放牧十補飼十適度規模”養殖模式,半農半牧區“舍飼十半舍飼”養殖模式,農區以“全年舍飼”結合養殖模式,支持養殖戶(場)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標準化生產設備、改造落后設施設備。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養殖戶(場)建設和改善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標準化棚圈。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緊扣畜牧養殖重點環節,加快推進飼喂、飲水、保定架、清理棚圈、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環節機械化水平。2024年—2025年,全盟每年新建標準化暖棚20萬平方米以上。
(二)提升飼草供應能力。一是增草方面,實施天然打草場修復工程,提升天然打草場產量,確保面積穩定在3000萬畝、產量保持在20億公斤以上。二是種草方面,著力在提高飼草產量上下功夫。堅持“種養結合、為養而種、以種促養”,優化飼草種植結構,鼓勵利用一般耕地、退化草場、沙地、鹽堿地種植檸條、羊草等優質飼草,精準提升人工飼草質量和產量。三是開發草方面,鼓勵龍頭企業開展檸條草粉、草顆粒、發酵飼料、揉絲等加工技術創新,全面提高檸條飼料質量和產量。四是加工草方面,推動降本增效讓牧民真正受益。逐步引導廣大農牧民使用全混日料,降低飼草成本,全力推進大中型集采集配全混日料配送中心基本實現旗縣全覆蓋。五是交易草方面,統籌好飼草資源集約化利用。加強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三級飼草儲備庫建設,充分發揮三級流通服務網絡優勢,增強社會化服務功能。實現科學飼養全面推廣,全面建成營養均衡飼草料有效供給體系。到2025年,建成旗縣級飼草儲備庫6個、中小型全混日料加工廠及配送中心85處,加工檸條飼料4萬噸。
(三)推動牧區適度規模養殖。培育人均草場面積2000畝以上的牧戶,發展現代化家庭牧場;引導人均草場面積1000畝以上、2000畝以下的牧戶,整合草場資源、生產資料,開展聯戶牧場建設;鼓勵人均草場面積不足1000畝的牧戶,通過草場、牲畜、資金等生產要素入股,發展股份合作社,逐步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支持家庭牧場向智慧牧場轉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系統集成和聯動。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家庭牧場1000個,其中創建智慧牧場比重20%以上。
(四)推進肉牛肉羊高效集約養殖場建設。夯實我盟國家主要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基礎地位,創建一批肉牛肉羊養殖提質增效標桿養殖場,帶動社會資本參與肉牛肉羊產業發展,提高養殖效率,推動提升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和產品競爭力,強化肉牛肉羊增產保供。重點支持肉牛300頭以上、肉羊10000只以上高效集約養殖場建設提升養殖圈舍、飼草料收貯加工、精準飼喂、環境控制和糞污處理等環節設施化水平,探索推廣集約養殖集成技術模式,推廣與養殖模式相配套的成套技術裝備。到2025年,肉牛肉羊高效集約養殖場各建3處,肉牛肉羊托養基地85處,做到盟內所有蘇木鎮(鄉)全覆蓋。
(五)建設奶牛智慧牧場。以節本提質、智能高效為導向,加快奶牛養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并因地制宜推廣適用于不同氣候資源條件和養殖特點等的現代化集約化奶牛養殖模式,示范帶動奶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新建或改擴建的奶牛養殖場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配備圈舍自動噴淋、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精準飼喂、自動擠奶等數字化設施設備,優質飼草料種植、收獲、加工、貯存設施建設與設備購置,高水平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推廣應用,對擠奶設施設備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級,配備生鮮乳質量檢驗檢測以及冷鏈儲存運輸設施設備。到2025年,新建1000頭以上奶牛標準化智慧牧場4處。
(六)做精特色產業。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發展馬、駝、羊駝適度規模養殖場。馬產業方面,逐步轉變“分散、粗放、低效”養殖方式,依托政策扶持和項目支撐,重點支持奶馬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建設,延長生產周期、節省勞動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增加馬奶產量,推動馬奶產業發展;駱駝產業方面,重點支持養殖棚圈、飼草料棚等配套設施建設,擴大優質種群規模,打造規模化奶駝養殖基地,培育發展以乳、肉、毛為主的駱駝產業;羊駝產業方面,繼續壯大蘇尼特左旗羊駝產業基地建設,以“基地十牧戶”發展模式,培育“草原羊駝”養殖合作,逐步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牧戶參與羊駝產業,提升羊駝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發展羊駝生物高端產業,切實提高產業價值,為蘇尼特草原開拓新的生態增收渠道。到2025年,新建奶馬規模化養殖場70處,駱駝300峰以上養殖基地15處,培育1—2羊駝合作社。
(七)促進養殖園區建設。半農半牧區和禁牧區(渾善達克流動沙地)實行舍飼圈養飼養方式,推行集中養殖小區模式發展規模化設施畜牧業,集中建設棚圈、儲草庫等配套養殖設施,采取統一管理、集中防疫、分戶飼養的方式,促進粗放生產經營向高效集約轉型。按照“節約實用、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尊重農牧民意愿,以自然村為單位,建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集中飼養,健全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提高集約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肉牛養殖小區60處、肉羊養殖小區40處。
(八)加快現代畜牧產業園建設。以工業化思維謀劃農牧業,依托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產業園等產業融合類項目帶動,合理布局現代畜牧產業園區建設,推進產業集聚發展。開展畜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中央廚房、預制菜等業態,開發皮毛骨血等副產品綜合加工利用;旗縣蘇木鄉鎮要因地制宜打造肉奶加工為主的特色產業園,嘎查村建設傳統牛羊肉和奶食品加工作坊。到2025年,建成奶牛、肉牛、肉羊現代化產業園各建5處。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錫林郭勒盟設施畜牧業建設專班,統籌謀劃、決策和推進我盟設施畜牧業有序發展。各旗縣市(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把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列入重要工作議事日程,認真研究部署,加強統籌協調,細化目標任務,實化推進舉措,抓好規劃落實組織實施,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鼓勵農牧民通過“以工代賑”方式開展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畜牧業發展、動物疫病防控等支持政策,推進現代設施畜牧業建設與現行支持政策有效銜接。
(三)強化用地保障。嚴格執行草原、設施農業用地征占管理規定,依法依規保障養殖設施用地,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依據規劃布局畜禽養殖用地,在畜禽養殖設施用地范圍、選址與用地標準等方面給予支持,合理保障用地空間。畜禽養殖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
(四)強化科技支撐。加強與區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及相關企業合作,圍繞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重點開展科技示范和成果轉化。支持養殖企業聯合高校、科研單位研發和轉化良種擴繁、優質飼草料種植加工、高效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培育科技人才隊伍,積極引進高層人才和團隊,加強實用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壯大服務于各類經營主體的本土化人才隊伍。
(五)強化金融支撐。落實國家鄉村振興和支農惠農金融政策,充分發揮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信貸導向作用,為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持續提供低息信貸資金,落實好《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金融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和自治區、盟級支持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政策措施。
(六)強化宣傳引導。發掘總結推介一批先進、高效、適用的設施畜牧業建設典型案例,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多種渠道,通過舉辦現場會觀摩、交流研討等形式,廣泛推廣宣傳一批新技術、新模式、好經驗、好做法,以點帶面引領全盟設施畜牧業發展整體提升。
? ? 附件:1、2024年設施畜牧業建設任務分解表
? ? ? ? ?2、2025年設施畜牧業建設任務分解表
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畜牧業
建設工作職責說明
一、支持設施種植業、畜牧業規模化發展和質效提升方面。責?任部門: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牽頭負責,盟財政局配合;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增強設施種植業、畜牧業科技創新方面。責任部門:盟科?技局牽頭負責,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配合;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三、創新金融支持和保險服務方面。責任部門:盟財政局牽頭?負責,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中國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錫林郭勒盟金融監管分局配合;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四、推動設施種植業和畜牧業多元化發展方面。責任部門: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牽頭,盟林草局配合;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五、強化生產要素保障方面。責任部門:盟財政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農牧局(鄉村振興局)、林草局、內蒙古電力集團錫林郭勒供電公司;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 ? 六、強化典型示范推廣方面。責任部門:盟農牧局(鄉村振興局);責任地區: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錫林郭勒盟現代設施種植業、畜牧業建設方案中涉及的專項?支持資金一律按“先建后補、分級負擔、據實補助、滾動實施”的方?式撥付,各牽頭部門要明確相關標準、申報程序、建設內容、考核驗?收等。各旗縣市(區)要做好現代設施種植業、畜牧業建設的政策宣傳、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