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署辦發〔2013〕35號
? 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行署各委、辦、局,各大企、事業單位:
? 經2013年第四次行署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將《錫林郭勒盟職業技能培訓三年(2013一2015)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 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廳
?2013年4月19日
?
?
錫林郭勒盟職業技能培訓三年(2013--2015)計劃
? 為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促進就業三年行動計劃》和我盟實際,制定本計劃。
? 一、指導思想
? 堅持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導思想,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結合重點工業項目、特色產業和公益性崗位等吸納就業的特點,重點面向制造業、采礦業、商貿物流業、家庭服務業、餐飲旅游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開展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促進充分就業。
? 二、工作目標
(一)培訓目標。全盟三年計劃培訓城鄉各類人員60000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30000人、轉移農牧民25000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5000人。從2013年起,定向培訓比例達到總培訓人數的50%以上,且每年以10%的比例遞增。
? 2013年培訓城鄉各類人員19500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9500人、轉移農牧民9000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000人。培訓后就業率達85%以上,定向、訂單、定崗培訓比例達到總培訓人數的50%以上。
? 2014年培訓城鄉各類人員20500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9500人、轉移農牧民9000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000人。培訓后就業率達85%以上,定向、訂單、定崗培訓比例達到總培訓人數的60%以上。
? 2015年培訓城鄉各類人員20000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9000人、轉移農牧民9000人、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000人。培訓后就業率達85%以上,定向、訂單、定崗培訓比例達到總培訓人數的70%以上。
(二)鑒定目標。組織培訓后的各類人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率三年均達到75%左右。
(三)標準化實訓基地創建目標。三年打造6個具有區域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標準化實訓基地,其中:創建自治區級實訓基地2個,盟級實訓基地4個。打造10個培訓品牌。
? 三、培訓對象及培訓內容
(一)培訓對象
? 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培訓和就業愿望的城鄉各類人員及企業在崗需提升技能人員。培訓重點是盟內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農牧區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殘疾人。
(二)培訓內容
? 1、重點工業項目崗位培訓。以現代能源、新型化工、有色冶煉、制造加工為依托,開展特種機械操作與維修、金屬冶煉、化學、化工檢驗等為主要內容的訂單、定崗技能培訓。
? 2、重點工業項目延伸產業崗位培訓。圍繞大唐多倫煤化工聚丙烯下游產業延伸項目、蘇尼特左旗大唐鼎盛煤化工項目以及為重點工業項目服務的生產加工等相應崗位開展定崗、定向培訓。
? 3、綠色食品加工業崗位培訓。以綠色食品加工為依托,開展牛羊養殖、育肥、飼草料生產加工、肉類食品加工、蔬菜種植等為主要內容的訂單、定向技能培訓。
? 4、文化產業崗位培訓。以定向培訓為主,開展廣告設計、蒙文網頁制作、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文化、民俗演藝等技能培訓。
? 5、生態建設崗位培訓。以定向培訓為主,開展綠化、美化、植樹造林等技能培訓。
? 6、物流業崗位培訓。圍繞我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開展貨運司機、倉庫儲存、調度、搬運等為主的定向技能培訓。
? 7、旅游餐飲服務業培訓。以定向、定崗培訓為主,圍繞旅游產業輻射帶動的旅店、餐飲服務崗位開展培訓。
? 8、家庭服務業崗位培訓。以定向培訓為主,開展老人護理、嬰幼兒看護、病患陪護、社區照料、家庭托養等技能培訓。
? 9、商貿型企業崗位培訓。以訂單、定崗培訓為主,重點開展導購、營銷、商品管理等技能培訓。
? 10、手工制作類培訓。以定向培訓為主,開展手工編織、工藝品制作等技能培訓。
? 11、社會公益性崗位培訓。以訂單、定崗培訓為主,開展社會管理及服務崗位中的小區物業管理、城鎮衛生管理、城鎮市容管理、交通協管、保安、保潔、保綠等技能培訓。
? 12、企業在職人員技能提升培訓。根據企業需求,組織實施。
?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技能培訓管理體系
? 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時,要把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優先考慮,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把技能培訓作為促進就業的關鍵環節,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培訓有生源,培訓后能就業。
? 1、發改部門要統籌經濟社會與就業發展,在項目立項審核中,督促投資者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進行用工登記,簽訂按比例安置當地勞動力就業協議,否則不予立項。
? 2、經信部門要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及時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通報企業用工和崗位需求信息,并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企業新錄用員工參加技能培訓。
? 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對企業用工和技能培訓進行常態化管理。一是加強大企業用工管理。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定期深入企業,廣泛征集就業崗位,組織開展訂單、定崗式培訓。二是強化技能培訓管理,大力推行國家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大企業招錄新員工,對國家要求持證上崗的專業(工種),必須先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不按規定執行的,不予進行企業勞動用工年檢。三是對大企業在培訓以及安置等方面進行誠信評價,評價結果在媒體上公布。四是各級勞動監察部門要定期對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開展勞動用工監察。對國家要求持證上崗的專業(工種),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沒有持證上崗的要限期參加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鑒定合格者方可繼續上崗
工作。
? 4、教育部門要準確掌握錫盟戶籍在校學生情況,每年高考、中考錄取結束后,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報送考入高校學生名單,并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同做好跟蹤服務,及時了解錫盟戶籍高校生動態,有針對性地實施就業服務。同時要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供應屆初、高中畢業后未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生(以下稱“兩后生”)名單,推薦“兩后生”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兩后生”技能培訓以6至12個月的勞動預備制培訓為主。有繼續受教育意愿的,可實施中等職業技術學歷教育。教育部門要及時辦理正式注冊錄取手續,轉為技工學校或職業院校正式學籍,享受中職在校生的補貼政策。
? 5、民政部門要加強對復轉軍人管理,做好與人力資源和社會
保障部門技能培訓的銜接,有針對性地組織動員復轉軍人參加技能培訓。要加強社會創辦培訓機構的指導監督工作。
? 6、農牧、科技部門要為技能培訓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開展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動農牧區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增收。
? 7、扶貧部門要充分利用自治區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雨露計劃”資金和地方財政匹配的資金,開展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工作。同時,做好已培訓農牧民轉移就業與就業部門的對接工作。
? 8、婦聯、殘聯要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溝通協作,組織女性就業困難人員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參加技能培訓。要根據女性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人特點,聯合成立手工制作行業協會,積極發揮協會作用,推銷手工產品,讓參加培訓人員真正受益。
(二)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 1、實訓基地建設目標
? 2013年,錫林郭勒職業學院達到自治區級實訓基地標準;錫盟職業技術培訓指導中心(錫盟民族技工學校)爭創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 2014年,錫林郭勒職業學院跨入自治區級示范性實訓基地行列,同時申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錫盟職業技術培訓指導中心(錫盟民族技工學校)達到自治區級示范性實訓基地標準;錫盟職業教育中心、錫盟啟航駕校達到盟級實訓基地標準。
? 2015年,多倫縣一中、東烏旗民族綜合高中、錫盟創業指導中心達到盟級標準化實訓基地標準。
? 2、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一是爭取自治區“以獎代補”項目資金的支持;二是從地方財政匹配的就業資金中劃定比例用于實訓基地建設;三是鼓勵培訓機構自身投入或采取合資、融資的方式增加投入;四是報經行署同意后,從就業專項結余資金和失業保險結余資金中提取部分資金用于實訓基地建設。
(三)打造培訓品牌
? 1、鞏固“一村一品”培訓成果,把“一村一品”培訓中推廣面大、就業率或收入高的專業列入定點培訓機構的培訓專業,擴大培訓規模,提升培訓檔次,使其成為全盟、全區的品牌。
? 2、圍繞錫林郭勒職業學院的汽車維修,錫盟民族技工學校的旅游服務、烹飪、焊接,錫盟職業教育中心的家政服務,錫盟啟航駕校的重型汽車駕駛,多倫縣一中的電工等重點專業,繼續加強師資培養和實訓設備的投入,提高培訓能力和培訓質量,培育培訓品牌。
? 3、深入挖掘石雕、骨雕、民族服飾等傳統民族手工藝培訓專業,打造培訓品牌。
? 4、在重點工業項目中選擇專業,打造成具有全國、全區優勢的培訓品牌。
(四)加強培訓機構建設和管理
? 1、對定點培訓機構重新認定。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在2013年對現認定的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考核評估,符合條件的繼續確認為定點培訓機構,不符合的予以淘汰。以后每年都要對定點培訓機構進行評估,實施動態管理。
? 2、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整合利用現有各類職業培訓資源。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社會力量興辦發展一批;對運作規范的培訓機構加以扶持壯大一批;對培訓質量高、培訓效果好、培訓后就業率高的外地培訓機構引進一批;對大中型企業培訓機構認定一批;對基礎薄弱、社會效益差的培訓機構適度淘汰一批;逐步形成一個有序競爭、優勝劣汰的社會化培訓格局。確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在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布。
? 3、創新培訓方式。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培訓工作成果和經驗,積極開展“菜單式”培訓。
(1)針對一般性專業,采取理論、實操加實習加跟蹤指導的方式開展培訓,鞏固技能培訓成果。
(2)針對技術要求復雜的專業,選擇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以師帶徒培訓。采取企校合作培養與企業以師帶徒相結合的方式,對擬錄用和新錄用的員工開展學徒培訓,培訓期限一般不少于一年。
(3)針對盟內暫時不能開設的培訓專業(工種),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開展培訓,委托盟外培訓機構或企業進行培訓或聘請盟外專業人士或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以授課的方式進行培訓。
(4)針對緊缺專業,采取專項培訓方式開展培訓。根據緊缺專業的現時需求和發展趨勢,確定若干個項目,以100人為建制開展專項技能培訓,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同時,為企業今后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 4、開展蒙語授課培訓。定點培訓機構要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針對牧區轉移勞動力開設蒙語授課培訓專業,通過培養蒙語授課教師隊伍,翻譯、編印蒙語培訓教材,不斷改進培訓方式方法,提高培訓實效性。
? 5、培訓后就業。各定點培訓機構要做好參加培訓學員的就業推薦工作。定點培訓機構要加強同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聯系,及時向參加培訓的學員提供職業供求和工資價位信息,主動協助職業介紹機構做好學員的就業和跟蹤服務工作。
? 6、企業技能提升培訓。企業要結合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采取脫產、半脫產方式,組織企業職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或職業教育,推動技術工人提升技能。在崗人員技能提升培訓費用按現行政策執行。
? 7、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訓途徑。各定點培訓機構和企業應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要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企校合作制度、技師研修等制度,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集團)建設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鼓勵行業、企業選拔生產、服務一線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單位建設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培訓、研修、攻關、交流等活動。高技能人才培訓費用從企業職工培訓經費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就業專項經費補充。
? 8、加強技能培訓精細化管理
(1)加強培訓項目管理。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地勞動力實際,有針對性地開設專業,重點開設高端職業和技能、新興職業和技能、長周期技能、前瞻性技能等特點的定向、訂單培訓專業,實現培訓與地區發展、培訓與就業需求對接,提高培訓結業率、鑒定合格率和就業穩定率。
?(2)強化培訓成果管理。把技能鑒定作為檢驗技能培訓成果的重要手段,國家規定的就業準入職業,必須進行職業技能鑒定。未能通過鑒定的學員,由培訓機構免費繼續培訓,延長培訓所需費用由培訓機構自行承擔。
(3)實行技能培訓實名制管理。嚴格執行開班申請制度,強化培訓過程監督,規范培訓行為,提高培訓質量。規范和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流程,提高職業培訓基礎臺賬質量。要及時將培訓和培訓后就業信息錄入實名制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同步銜接。
(五)加強培訓監督管理
? 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監督管理,建立技能培訓責任制,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職責,逐級落實責任,保證培訓質量和就業效果。
? 1、加強對定點培訓機構的日常監控,參與每期培訓班的開班、實操、見習、考核等培訓內容。
? 2、全面推行培訓備案制度和培訓調度制度,及時掌握各地培訓工作進展情況,重點抓好教學管理和指導,嚴格按照培訓計劃開展培訓,確保培訓取得實效。每半年對各地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一次督查。
? 3、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定期發布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分析,指導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展技能培訓。
? 4、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每年對各地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培訓質量。
(六)組織技能鑒定和技能競賽
? 要把技能鑒定作為提高培訓質量,增強就業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凡能開展技能鑒定的培訓專業,都要組織技能鑒定。要逐步開展蒙語授課培訓專業技能鑒定工作。要廣泛深入開展技能競賽活動,通過組織各類定點培訓機構和企業進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技術比武、技能競賽,激勵企業職工學技術、練技能、鉆業務。技能競賽獲得名次的參賽者,頒發相應等級的職業技術證書,授予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七)落實扶持政策
? 1、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勞動保障廳、財政廳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通知》(內勞社辦字〔2009〕117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國發〔2010〕36號)的要求,根據技能培訓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鼓勵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同時,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企業錄用培訓后符合政策規定人員,均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 2、鼓勵企業吸納經培訓的高校畢業生和復轉軍人。當年上述人員占吸納總人數30%,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按吸納上述人員的實有人數,給予每人1500元的資金獎勵。吸納蒙語授課高校畢業生不受比例限制,每吸納1人,給予1500元獎勵。獎勵資金從地方財政匹配的就業資金中列支。
? 3、鼓勵企業吸納技能培訓后的就業困難人員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當年吸納上述人員占吸納總人數30%,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按吸納上述人員的實有人數,給予每人2000元的資金獎勵。獎勵資金從地方財政匹配的就業資金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