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貫徹落實〈全面深化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實施方案(
2018-2020年)》、《昌平區人民政府 太仆寺旗人民政府攜手奔小康行動協議》精神,為全面推進京蒙對口幫扶工作,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自治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實《全面深化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借助北京昌平區對口幫扶我旗的契機,著力構建各類協作平臺,加快形成北京昌平與太旗的全方位、多領域支援協作格局,集中力量打好太仆寺旗脫貧攻堅戰,與全國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基本原則
(一)聚焦國貧,實現精準脫貧。將北京幫扶項目、資金等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傾斜,向特殊貧困群體聚焦,重點解決因病因學因殘等貧困比例較高人群脫貧難題,按照“五個一批”基本思路,因人因戶施策,確保我旗與全盟同步實現小康,打造京蒙對口幫扶協作典范。
(二)突出重點全面完成協作任務。在產業項目對口幫扶對接的同時,充分借助北京教育、醫療、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爭取在人才交流、專業能力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等方面得到幫扶支持提高我旗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擴大合作,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牢牢把握京蒙對口幫扶的契機,充分發揮我旗綠色農畜產品、中草藥種植加工、旅游等方面的優勢,與北京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搭建招商平臺,吸引各方面投資擴大多領域合作促進全旗經濟社會發展。
三、主要目標
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助推4816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太仆寺旗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一步完善昌平—太旗交流互訪機制,深化行業部門合力合作構建“攜手奔小康”工作機制,完善鄉鎮村級結對關系,推動我旗農村牧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培育一批帶貧減貧作用強的本地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優質有機綠色農畜產品供應基地。進一步完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金融、農牧業、社會等各領域人才交流合作平臺,為北京市高端人才到我旗發展、創業、咨詢服務創造良好環境,構建“扶智扶志”新的支撐點。
四、主要任務
(一)產業扶貧協作
1、發展現代綠色農牧業產業。發揮牛羊肉質量優勢引進北京大型國企或優質企業,在我旗建設特色養殖、牛羊肉精深加工、建設生態牧場等項目。圍繞我旗無公害綠色蔬菜、馬鈴薯、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產業,推進與北京的綠色特色農業產業化合作,共建優質綠色蔬菜、中藥材等基地。建立農畜產品信息發布機制開展品牌研究、設計、推介爭取在北京設立特色農牧產品直銷區(店),并組織召開農畜特產品推介會,讓更多的綠色優質農牧產品進入北京市場。(責任單位:農牧業局、商務局,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2、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扶持壯大一批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提升帶動能力。支持和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和專業種養大戶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完善減貧帶貧機制,引導和支持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與蘇木鄉鎮、嘎查村、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農牧業、土地托管、牲畜托養、土地草場經營權入股、幫扶資金折股量化分紅等方式推動產業扶貧項目長期增效、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責任單位:農牧業局、扶貧辦,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3、積極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推廣電商扶貧拓寬特色產品在京銷售渠道,加強與中國社會扶貧網、京東、阿里巴巴、公益人大等網絡平臺及電商合作推動具備條件的貧困嘎查村設立電商服務網點,提升特色農畜產品的外銷能力。支持鼓勵貧困村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責任單位:商務局、發改委、扶貧辦,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二)教育扶貧協作。積極爭取北京市開展“組團式”教育援助,建立兩地學校之間“點對點”協作機制,每年選派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各20人到北京學校進行入校跟崗學習培訓。每年邀請北京方面選派中小學校長(園長)6人、教師(幼師)10人到我旗進行支教;邀請北京方面選派教研人員10人到基層學校跟蹤教研培訓,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推進與昌平區教委的對口幫扶合作,通過學校結對幫扶、教師跟崗研修、送教幫扶等形式,帶動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積極爭取北京市教育培訓機構在我旗開展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教育水平,拓寬貧困人口的就業渠道。(責任單位:教育科技局)
(三)健康扶貧協作。爭取和支持“組團式”醫療援助,
與北京昌平地區醫院建立醫聯體,邀請北京醫院專家來旗進行坐診、技術指導、業務培訓、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專科診斷等項目,并針對疑難雜癥進行會診。建立重大疾病救治綠色轉診機制。聘請北京醫療專家定期在我旗醫療機構坐診或為貧困人口開展義診活動。組織30余名醫務骨干到北京相關醫院培訓、進修。聘請北京醫療專家到我旗醫院幫助建設心腦血管、呼吸、終末期腎病(透析)、精神疾病等重點科室和特色科室,提高當地診療水平,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加強旗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建設,逐步實現衛生應急隊伍專業化、裝備規范化、業務標準化的目標。落實好北京醫療機構到我旗開展京蒙對口支援活動。(責任單位:衛計局)
(四)勞務扶貧協作。與昌平有關機構定期開展業務交流和就業創業服務協作,引導貧困群眾就地就近穩定就業。充分發揮北京昌平“教育高地”優勢對接開展就業培訓和職業指導,采取崗位培訓與短期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致富帶頭人、農牧業實用技術以及餐飲、家政服務、旅游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技能水平。(責任單位:人社局、教育科技局、扶貧辦,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五)人才扶貧協作
1、優秀黨政干部掛職交流。認真落實京蒙互派干部掛職交流任務,明確北京市掛職干部主要精力用于脫貧攻堅,協管扶貧協作工作,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同時,選派黨性修養和業務能力強的各級干部赴昌平區掛職交流,2018—2020年共分三批擬選派9名干部赴北京昌平掛職交流。充分發揮掛職干部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產業帶動、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引進特色企業推進產業幫扶實現雙方資源的優勢互補、協作共贏。(責任單位:組織部)
2、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和培訓。充分發揮北京教育、衛生、科技、文化、社會工作等領域的人才優勢,做好北京專業技術人才到太旗掛職交流協作的保障工作,精心組織開展支農、支教、支醫等活動。通過委托培養、定點培養、交流互訪、舉辦培訓班等方式開展我旗急需的教育、醫療、旅游、信息化、交通、城建、農牧業、電商等方面干部人才培訓交流活動。(責任單位:組織部、人社局、教育科技局、衛計局、扶貧辦、旅游服務中心,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3、社會力量扶貧協作。積極爭取北京昌平區固有企業、民營企業參與對口幫扶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積極協調昌平有關企業開展結對幫扶,與我旗蘇木鄉鎮、嘎查村或教育醫療等機構建立長期深層次幫扶關系,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幫扶模式。爭取與北京大型商超建立供銷關系,將我旗優質農畜產品推向北京市場。利用社會幫扶網、“萬企幫萬村”等活動載體搭建平臺鼓勵引導北京各類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積極參與扶貧幫扶,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等公益活動,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實際困難。組織實施京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貧困地區“牽手計劃”,支持和鼓勵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者通過結對協作、技能培訓等形式開展扶志幫扶,助力脫貧攻堅,構建京蒙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格局。(責任單位:宣傳部、人社局、民政局、工商聯、團委、婦聯、殘聯、紅十字會、扶貧辦、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六)文化旅游開發合作。深度挖掘我旗民族歷史文化內涵和優美自然風光等旅游資源。積極爭取北京有實力的旅游企業、旅游管理公司參與我旗民族民俗體驗、避暑休閑等旅游產品的深層次開發。學習和借鑒北京在旅游產品、旅游商品開發等方面的經驗作法,積極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旅游品牌。積極引進北京文化產業知名企業和資金項目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發展蒙古族傳統手工、服飾、風情文化傳承等創意產業,延伸特色文化產業鏈條。開展文化旅游項目招商推介活動,與北京旅游企業建立旅游宣傳聯合營銷機制,深入拓展北京客源市場。(責任單位:文體廣電局、旅游服務中心,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七)區域經濟合作。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招商引資活動搭建面向北京的招商引資平臺,爭取北京綜合效益好、資源能耗低、產業關聯度大的優質企業落戶我旗,深化與北京在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責任單位:招商局、商務局、發改局、經信局、園區辦,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組織機構和責任分工。旗政府成立京蒙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設辦公室負責對接承擔項目申請、承接、管理、督查等工作。各相關部門單位主要領導負責此項工作并確定專門工作人員,在《實施方案》已確定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協(合)作項目及內容,制定本行業的實施方案。
(二)精準安排幫扶資金。幫扶資金80%以上用在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緊密聯系的項目上,重點投向產業幫扶、醫療衛生、光伏扶貧、公益類、致富帶頭人培訓和實訓基地建設等項目。
(三)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立足當地實際,從特色產業、資源開發、人才培養、教育醫療協作等方面著手,儲備一批可操作性強并且在脫貧攻堅期內可以對地區產生明顯帶動效益的招商引資項目以及與北京關聯度高的經濟社會發展類項目。扶貧辦在對旗直相關部門項目進行匯總的基礎上綜合統籌各類項目,形成全旗京蒙扶貧協作招商引資項目庫。
(四)強化扶貧協作資金的使用和管監。財政部門要建立京蒙扶貧協作資金管理制度,將各級各類扶貧資金納入同級財政扶貧資金管理體系,特別是對北京昌平區對口幫扶項目資金、援助資金以及北京有關企業、個人、群團組織等民間捐助資金要進行統一撥付、統一管理。審計部門對資金使用進行全程審計。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要優化資金撥付流程,確保各批次幫扶資金足額、按時撥付到位。要嚴格落實扶貧協作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確保項目資金在陽關下運行,幫扶資金圍繞精準脫貧發揮效益。
(五)建立統計報告和監督檢查制度。扶貧協作工作實行定期調度制,各有關部門按期上報項目實施進度、資金使用、扶貧效果和存在問題,各負責項目實施的有關部門要相應做好扶貧協作項目實施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際受益情況的統計工作。
(六)做好輿論宣傳。加大扶貧協作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政府網站、新媒體的作用,全面報道京蒙對口協作取得的成績,總結推廣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宣傳北京昌平區、各部門在助力我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引導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支持扶貧協作事業。
五、實施步驟
(一)啟動實施階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修訂各項管理制度完善高層互訪、攜手奔小康等機制,全面完成2018-2020年扶貧協作體制機制建設。
(二)全面推進階段(2018年6月—2019年12月)。按照框架協議行動任務切實建設一批有效助力貧困群眾脫貧的幫扶項目,引進和培育一批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的人才隊伍,培育一批優質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培訓和培養一批有技能的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深化和完善攜手奔小康行動機制形成全社會積極投身幫扶行動的氛圍,有效助力我旗如期脫貧。
(二)總結階段(2020年前)。對京蒙扶貧協作成效進行全面總結和梳理,形成京蒙兩地可持續的協作體制機制,構建共同發展的區域協作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