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關于印發 <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 的通知》 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 | |||
| 索引號:11152500011659134E/2018-00041 | 發文字號:錫署辦發〔2018〕36號 | ||
| 發文機構:行署辦公室 | 信息分類:科技、教育、衛生、醫療 | ||
| 概述:《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關于印發 <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 的通知》 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 | |||
| 成文日期:2018-05-25 00:00:00 | 公開日期:2018-05-25 00:00:00 | 廢止日期:——— | 有 效 性:有效 |
各旗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盟各部、委、辦、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經行署同意,現將《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辦公室
?????????????????????????????????????????????????????????2018年5月25日
錫林郭勒盟國民營養計劃(2018—2030年)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7〕60號)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內政辦發〔2017〕172號)精神,科學系統推進國民營養健康工作,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結合我盟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引導、科學發展、創新融合、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積極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優化營養健康服務、完善營養健康制度、建設營養健康環境、發展營養健康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營養健康需求,為建設健康錫林郭勒做出積極努力。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營養工作制度基本健全,營養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傳統食養服務日益豐富;營養健康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重點人群營養不良狀況明顯改善,吃動平衡的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居民營養健康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實現以下目標:
——降低人群貧血率。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控制在12%以下;孕婦貧血率控制在15%以下;老年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貧困地區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
——孕婦葉酸缺乏率控制在5%以下;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7%以下。
——農牧區中小學生的生長遲緩率保持在5%以下,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減緩。
——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
到2030年,營養工作體系更加完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更加豐富,“互聯網+營養健康”的智能化應用普遍推廣,居民營養健康素養進一步提高,營養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實現以下目標:
——進一步降低重點人群貧血率。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和孕婦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5%以下;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在2020年的基礎上提高10%。
——進一步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進一步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2020年的基礎上提高10%。
——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二、實施策略
(一)推進法規政策標準落實。制定完善營養健康相關政策,研究制定臨床營養、公共營養監測工作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盟、旗兩級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加強營養健康法規、政策、標準等的技術咨詢和指導。積極參與營養行業標準和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推動營養健康相關標準的應用。(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發改委、盟經信委、盟農牧業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盟質監局) 管委會> 區>
(二)加強工作能力建設。強化營養科研能力建設,加強營養相關疾病防控技術及策略研究,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開展營養相關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應用推廣。加強營養從業人員培養,建立和穩定營養工作隊伍,強化營養人才專業教育,推進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營養工作人員、臨床醫生、集中供餐單位配餐人員等的營養培訓。開展營養師、營養配餐員等人才培養工作,推動有條件的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場所配備或聘請營養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營養教育培訓。逐步開展營養示范區建設,與健康城市(旗縣)、健康蘇木鄉鎮建設相結合,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高群眾營養水平。(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發改委、盟教育局、盟科技局、盟人社局、盟農牧業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三)強化營養和食品安全監測與評估。按照國家和自治區要求,定期開展人群營養狀況監測和食物成分特別是特色農畜產品食物成分監測工作,并逐步擴大監測地區和監測人群,掌握我盟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開展人群營養健康狀況評價、食物營養價值評價和膳食營養素攝入、污染物等有害物質暴露的風險—受益評估,為制定科學膳食指導提供依據。建立健全食物主要有害因素與健康關系的監測網絡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驗室檢測能力,切實加強食物營養成分、食品安全等實驗室分析能力。強化碘營養監測與碘缺乏病防治,開展人群尿碘、水碘、鹽碘監測以及重點食物中的碘調查,并逐步擴大覆蓋地區和人群,積極推進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落實。(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經信委、盟科技局、盟農牧業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盟質監局) 管委會> 區>
(四)促進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畜產品生產,科學引導消費。規范指導滿足不同需求的食物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開展健康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廣。加強對傳統烹飪方式的營養化改造,研發健康烹飪模式,開展系統的營養均衡配餐研究。積極爭取創建食物營養教育示范基地,開展示范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建設,鼓勵、扶持城市社區和居民小區設立營養健康食堂。(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發改委、盟教育局、盟科技局、盟民政局、盟人社局、盟農牧業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盟質監局) 管委會> 區>
(五)大力發展傳統食養服務。加強傳統食養指導。發揮蒙醫藥、中醫藥特色優勢,在尊重居民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引導養成符合本地區飲食特點的科學食養習慣。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傳統食養知識傳播,推動傳統食養與現代營養學、體育健身等有效融合。開展針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及慢性病人群的食養指導,提升居民食養素養。實施蒙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進一步完善適合國民健康需求的食養制度體系。開展傳統養生食材監測。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的研發以及產業升級換代。將現代食品加工業與傳統食養產品、配方等相結合,推進產業規模化。(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經信局、盟文體新廣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六)加強營養健康基礎數據共享利用。大力推動營養健康數據互通共享。依托和完善現有相關信息平臺,協同共享環境、農牧業、食品藥品、醫療衛生、教育、體育等信息數據資源,建設跨行業集成、跨數據共享、跨業務應用的基礎數據平臺,推動“互聯網+營養健康”服務,全面深化數據分析和智能應用。大力開展信息惠民服務,推進匯聚營養、運動和健康信息的營養健康電子化產品的開發和應用。(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經信委、盟教育局、盟農牧業局、盟文體新廣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盟環保局、盟大數據局) 管委會> 區>
(七)普及營養健康知識。提升營養健康科普信息供給和傳播能力。加強營養、食品安全科普隊伍建設,結合傳統食養理念,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居民進行膳食營養、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創新科普信息表達形式,采用多種傳播方式和渠道,定向、精準地將科普信息傳播到目標人群。以全民營養周、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5·20”全國學生營養日等為契機,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定期開展科普宣傳的效果評價,及時指導和調整宣傳內容和方式,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展輿情監測,回應社會關注,合理引導社會輿論。(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委宣傳部、盟網信辦、盟教育局、盟農牧業局、盟文體新廣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盟科協) 管委會> 區>
三、重大行動
(一)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
開展孕前和孕產期營養評價與膳食指導。推進旗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對孕婦進行營養指導,將營養評價和膳食指導納入孕前和孕期檢查。開展孕產婦的營養篩查和干預,降低低體重兒和巨大兒出生率。建立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咨詢平臺。
實施婦幼人群營養干預計劃。繼續推進農牧區婦女補充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項目,積極引導圍孕期婦女加強含葉酸、鐵在內的多種微量營養素補充,降低孕婦貧血率,預防兒童營養缺乏。在合理膳食基礎上,推動開展孕婦營養包干預項目。
提高母乳喂養率,培養科學喂養行為。進一步完善母乳喂養保障制度,改善母乳喂養環境,在公共場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母嬰室。研究制定嬰幼兒科學喂養策略,宣傳引導合理輔食喂養。加強對嬰幼兒腹瀉、營養不良病例的監測預警,研究制定并實施嬰幼兒食源性疾病(腹瀉等)的防控策略。
提高嬰幼兒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加強嬰幼兒配方食品及輔助食品營養成分、重點污染物監測。(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經信委、盟農牧業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二)學生營養改善行動
指導學生營養就餐。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滿足不同年齡段在校學生營養需求的食譜指南,引導學生科學營養就餐。制定并實施集體供餐單位營養操作規范。
學生超重、肥胖干預。開展針對學生的“運動+營養”的體重管理和干預策略,對學生開展均衡膳食和營養宣教,增強學生體育鍛煉。加強對校園及周邊食物售賣的管理。加強對學生超重、肥胖情況的監測與評價,建立對學生貧血、生長遲緩、超重、肥胖等監測機制,提出有針對性的綜合干預措施。
開展學生營養健康教育。推動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中小學加強營養健康教育,科學設置營養健康教育課程,把營養和飲食教育納入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年不少于3個學時。有針對性地培訓老師和食堂工作人員,加快培養學生營養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內外營養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家長掌握基本營養知識,養成合理的膳食習慣。(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教育局、盟文體新廣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三)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
開展老年人群營養狀況監測和評價。落實老年人群營養篩查與評價制度,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營養健康狀況評價。推動開展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監測、篩查與評價工作試點,逐步覆蓋全盟80%以上老年人群,基本掌握我盟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
建立滿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營養改善措施,促進“健康老齡化”。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養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導和咨詢。指導醫院、社區食堂、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營養配餐。開發推廣適合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食品產品。對低體重高齡老人進行專項營養干預,逐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建立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管理與照護制度。逐步將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納入居民健康檔案,實現無縫對接與有效管理。依托現有工作基礎,在家庭保健服務中納入營養工作內容。推進多部門協作機制,實現營養工作與醫養結合服務內容的有效銜接。(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發改委、盟民政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四)臨床營養行動
建立、完善臨床營養工作制度。在全盟建立1所以上臨床營養科示范醫院。加強臨床營養科室建設,使臨床營養師和床位比例達到1∶150,增加多學科診療模式,組建營養支持團隊,開展營養治療,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開展住院患者營養篩查、評價、診斷和治療。逐步開展住院患者營養篩查工作,了解患者營養狀況。建立以營養篩查—評價—診斷—治療為基礎的規范化臨床營養治療路徑,依據營養階梯治療原則對營養不良的住院患者進行營養治療,并定期對其效果開展評價。
推動營養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制定完善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及癌癥等慢性病的臨床營養干預指南。對營養相關慢性病的住院患者開展營養評價工作,實施分類指導治療。建立從醫院、社區到家庭的營養相關慢性病患者長期營養管理模式,開展營養分級治療。
推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療膳食的規范化應用。進一步研究完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細化產品分類,促進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發和生產。建立統一的臨床治療膳食營養標準,逐步完善治療膳食的配方。加強醫護人員相關知識培訓。(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營養干預行動
將營養干預納入健康扶貧工作,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和膳食指導。探索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營養健康狀況、食物消費模式、食物中主要營養成分和污染物監測。因地制宜制定膳食營養指導方案,開展區域性的精準分類指導和宣傳教育。針對改善居民營養狀況和減少特定污染物攝入風險,研究農業種植養殖和居民膳食結構調整的可行性,提出解決辦法和具體措施,并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先行。
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深入推進實施農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確保營養膳食補助費落到實處。鼓勵貧困地區學校結合本地區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合理配餐,并改善學生在校就餐條件。持續開展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針對貧困地區人群營養需要,制定完善營養健康政策。對營養干預產品開展監測,定期評估改善效果。
加強貧困地區食源性疾病監測與防控,減少因食源性疾病導致的營養缺乏。加強貧困地區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和報告系統建設,了解貧困地區主要食源性疾病病種、流行趨勢、對當地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的影響,重點加強腹瀉監測及溯源調查,掌握食品污染來源、傳播途徑。針對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關鍵點,制定防控策略。開展營養與健康融合知識宣傳教育。(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衛計委、盟教育、盟農牧業局、盟食藥監局、盟扶貧辦) 管委會> 區>
(六)吃動平衡行動
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廣泛開展以“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為重點的專項行動。推廣應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導日常飲食,控制食鹽攝入量,逐步量化用鹽用油,同時減少隱性鹽攝入。倡導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則,堅持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的膳食模式,推動國民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和鞏固。宣傳科學的運動理念,培養運動健身習慣,加強個人體重管理,對成人超重、肥胖者進行飲食和運動干預。
提高運動人群營養支持能力和效果。建立運動人群營養網絡信息服務平臺,構建運動營養處方庫,推進運動人群精準營養指導,降低運動損傷風險。
推進體醫融合發展。調查糖尿病、肥胖、骨骼疾病等營養相關慢性病人群的營養狀況和運動行為,構建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營養運動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建立營養相關慢性病運動干預路徑。構建體醫融合模式,發揮運動干預在營養相關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責任地區和單位:各旗縣市 <區> 人民政府 <管委會> ,盟經信委、盟文體新廣局、盟衛計委、盟食藥監局) 管委會> 區>
四、加強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強化組織保障,統籌協調,制定實施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將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評,確保取得實效。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督促評估,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保障經費投入。加大對國民營養計劃工作投入力度,充分依托各方資金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并加強資金監管。
(三)廣泛宣傳動員。要組織專業機構、行業學會、協會以及新聞媒體等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對國民營養計劃的普遍認知,爭取各方支持,促進全民參與。
(四)加強交流合作。加強與區內外組織和相關營養專業機構的交流,通過項目合作、教育培訓、學術研討等方式,提升我盟營養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