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決策部署,錫林郭勒盟市場監管局錨定“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優化營商環境”核心目標,在失信懲戒與信用修復領域探索實踐,通過“嚴懲戒”筑牢監管底線、“優服務”暢通修復渠道,構建“失信必懲、守信激勵、信用可修”的信用監管新格局,為全盟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誠信基石。
一、精準懲戒筑防線,守好市場“誠信門”
錫林郭勒盟市場監管局聚焦市場秩序突出問題,以制度化、精準化懲戒舉措,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持續凈化市場環境。
織密聯合懲戒網絡
強化約束效力
以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制度為核心,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面公示涉企信用信息。對經營異常主體、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等對象,在市場準入、評優評先、政府采購等環節實施限制,并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形成跨部門懲戒閉環。累計向工信、人社等部門共享市場主體信用核查信息1萬余條,通過列嚴管理、市場禁入等措施,推動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監管氛圍。
聚焦重點問題整治
清除市場“頑疾”
針對連續兩年未年報、“屢禁不止、屢罰不改”(近3年受10次以上行政處罰且未修復信用)的違法主體開展專項排查,建立臺賬推進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清理,目前已按照程序吊銷23戶企業營業執照,有效盤活市場資源,減少“僵尸企業”占用公共資源問題。
二、暖心服務暢渠道,激活企業“信用力”
在嚴格監管的同時,錫林郭勒盟市場監管局堅持包容審慎原則,以“便捷化、人性化”服務舉措,幫助失信主體“知錯能改、重塑信用”,切實降低企業失信成本。
“兩書同送”提前告知
把握修復機遇
創新建立“兩書同送”機制,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明確修復條件、途徑及時限,主動引導企業糾錯。目前全盟“兩書同送”案例已達300余件,讓企業少走“彎路”,高效推進信用修復。
“線上+線下”多維服務
提升修復便利度
一是線上提效。推動信用修復“一網通辦”,網辦率達94.85%,實現“零跑腿、高效辦”,截至目前已修復經營異常名錄244戶、嚴重違法失信名單412戶。二是線下賦能。推行“靠前服務”,在年報、懲戒、清理“僵尸企業”等關鍵節點,通過電話、上門走訪等方式開展事前警示;聯合發改委開展“助企行動”,組織信用修復培訓暨現場受理活動,提供“手把手”輔導;探索“承諾容缺”“承諾免查”模式,降低企業修復門檻。
聯動年報防失信
從源頭降風險
以年報公示為抓手,下發《關于加快推進2024年度全盟年報公示工作的通知》,聯合盟政數局依托政務大數據平臺,通過短信、政務平臺推送等渠道發送填報提醒,提高未年報主體通知覆蓋率,從源頭減少失信行為發生,夯實企業信用基礎。
開展“信用修復服務年”活動
厚植誠信文化
聯合盟發改委、財政局、人民銀行錫林郭勒盟中心支行,以“助力重塑信用 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展“信用修復服務年”活動,圍繞政府采購失信修復、年報指南、信用報告異議處理等內容開展培訓,引導經營主體“知信、重信、守信”,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氛圍。
下一步,錫林郭勒盟市場監管局將持續深化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進一步完善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讓失信代價“清晰可感”;另一方面依托數字化手段提升信用修復精準度與效率,確保失信主體“改后能享”,全面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生態,為錫林郭勒盟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注入持久動力。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