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太仆寺旗一派繁忙景象:園區車間,機器轟鳴,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田野之上,大型農機穿梭,馬鈴薯等優質作物迎來豐收;城里城外,各景點游客絡繹不絕,文旅業態持續火爆。
近年來,太仆寺旗錨定“城鄉融合、產業協同”的高質量發展目標,以“點突圍、鏈延伸、面聯動”的扎實路徑,打通城鄉發展脈絡,讓工業、農業、文旅協同發力,加速縣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點突圍:好項目頻頻“上新”,工業引擎動力足。
在內蒙古璟程電纜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導體絞制、成纜、編織、纏繞等工序在智能化設備的控制下有條不紊地推進。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條110千伏高壓電纜生產線,它的正式投產標志著太仆寺旗在高端電力裝備制造領域實現了“點”上的關鍵突破。
“2025年我們新建110千伏生產線兩條,預計產值可達30多億元。目前在手訂單約8億元,截至8月已完成產值3億多元,并帶動當地140多人就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業平介紹。這條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和智能化設備的生產線,不僅解決了本地及周邊地區對高端電纜的需求,其產品更覆蓋新疆、青海及東北三省,為區域新能源項目建設和電網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
今年,太仆寺旗規劃推進包括榮鑫新能源儲能電站、璟程電纜新能源電纜在內的1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8.24億元。截至8月,已完成投資8.6億元。一個個重點項目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正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鏈延伸:地里“刨出”產業鏈,農業煥發新活力
工業“點”上突圍的同時,太仆寺旗的農業則在“鏈”上做文章,通過延鏈、補鏈、強鏈,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千斤溝鎮后店村的內蒙古民豐種業種植農場,馬鈴薯迎來了豐收季。大型采收機械轟鳴作響,在田間來回穿梭。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通過整合后店村、東圪梁村等6000畝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和機械化收割。
“我們年產量初步估計在23000噸左右,其中1萬多噸供給錫林浩特的愛味客等薯制品企業。”公司總農藝師馮東告訴記者。如今,這里的馬鈴薯銷售端已擴展至其他盟市及荷蘭、東南亞等國際市場,還通過子公司蒙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深加工,延伸出薯條、薯片等終端產品。該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生產線,年產1萬噸低溫油浴薯條和5000噸果蔬脆片,自有品牌“嘟嘟薯”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海外,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延伸。
目前,該全產業鏈項目已吸納當地近400人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致富。這條從土豆種植到食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鏈,不僅是太仆寺旗現代農業發展的亮眼名片,更是“鏈”上發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生動實踐。
面聯動:做好“文旅+”文章,激發消費新潛能
在工業突圍、農業延鏈的基礎上,太仆寺旗更在“面”上推動文旅與產業深度融合,開拓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在唐合科技剛開館的培育鉆石體驗中心,游客們正通過展示區了解培育鉆石的生產流程,在展銷區挑選心儀的鉆石首飾,一站式實現“了解—體驗—消費”。來自天津的消費者段澳輝贊嘆道:“這里的整體設計和裝修風格都很前衛,展臺里的鉆石非常耀眼好看。”
“從開業至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已經接納游客超過1萬人。我們今年的預計產量是接近200萬克拉。”唐合科技行政總監陳綱介紹道。這個創新項目成功將工業生產與旅游消費相結合,創造了新的消費增長點。
而“牛奶湖”的生態文旅項目,則展現了太仆寺旗“生態+文旅+產業”聯動發展的巨大潛力。“牛奶湖”因湖水如牛奶般純凈,已成為全國現象級網紅打卡地,累計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單日峰值突破5萬人次,各平臺熱度峰值達2300萬。
“牛奶湖的爆火也帶動了我們嘎查牧民的收入,大家既能售賣特色奶食品與本地特產,也能開展騎馬等特色旅游項目。同時,不少人加入到景區保障工作中,負責打掃衛生、指揮車輛、清理環境,用實際行動守護旅游秩序與草原生態。”太仆寺旗貢寶拉格蘇木五旗敖包嘎查黨支部書記那仁巴圖介紹道。
牛奶湖的熱度正切實轉化為牧民的“幸福指數”。據了解,參與到該旅游業態的嘎查牧民戶均增收顯著,“生態+文旅+產業”的聯動新模式,正為太仆寺旗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從工業點的重點突圍,到農業鏈的延伸拓展,再到文旅面的融合聯動,太仆寺旗正通過“點突圍、鏈延伸、面聯動”的創新實踐,打通城鄉發展脈絡,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增效。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