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錫林郭勒盟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方位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工作,通過制度保障、陣地建設、產業發展與民生服務協同發力,讓各族群眾在攜手奮進中共享發展成果,共同繪就草原上民族團結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生動畫卷。目前,錫林郭勒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已順利通過自治區初驗,待國家民委進行實地驗收。
在創建工作中,錫林郭勒盟將民族團結工作深度融入發展全局,構建起堅實的制度與基層網絡。通過建立月度調度機制,細化形成194項具體舉措,覆蓋全盟79個蘇木鄉鎮、1026個嘎查村(社區)。立足1103公里邊境線,創新實施“國旗耀邊關”鑄魂工程,累計開展守邊固邊興邊主題活動超1000場次。同時,以“一廊一帶四個基地”建設為引領,建成4個盟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累計接待全國學習團隊及各族干部群眾超11萬人次,讓民族團結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
陣地建設與宣傳教育同步推進,讓民族團結主旋律響徹草原。錫林郭勒盟全域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會和實踐中心(站、所)建設,已建成促進會1個、實踐中心13個、實踐站79個、實踐所1026個,構建起全域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開展“點餐式”理論宣講8000場次,覆蓋各族群眾20余萬人次,創編《民族團結大家園》等文藝作品2000多部。同時,打造5條研學路線,開展實踐活動2000余場次,覆蓋近10萬名師生,還連續兩年組織全盟烏蘭牧騎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成果匯報展”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創建實踐成效。
聚焦各族群眾需求,錫林郭勒盟以互嵌式發展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用民生溫度凝聚團結力量。在全區率先建成農村牧區一體化綜合性養老服務園區,蘇尼特右旗吉日嘎郎養老園區內,不同民族的老人朝夕相處、彼此扶持,膳食委員會共同制定“營養菜單”,成為“團結之力、幸福家園”的生動縮影。全盟還精心打造13個互嵌式發展試點,積極推廣“融在北疆”品牌,開展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互觀互學”活動;建立13個“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糾紛化解率高達99%,推動形成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
民族團結的堅實基礎,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錫林郭勒盟地區生產總值達1235.96億元,較上年增長4.6%;錫林郭勒羊、錫林郭勒奶酪等特色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全域旅游快速發展,全年接待游客170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31.4億元。各族群眾在產業發展與旅游升溫中真切感受到民族團結帶來的“發展紅利”,進一步堅定了攜手奮進的信心。
站在新起點,錫林郭勒盟將繼續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深化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工作,持續做大做響“融在北疆”互嵌式發展品牌,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更多錫林郭勒力量。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