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建設工程自啟動以來,旗發改委堅持深入貫徹落實旗委、政府決策部署,緊扣誠信建設工程重點任務,以商務誠信領域為突破口,通過強化責任落實、細化任務分工、定期調度攻堅,推動商務誠信建設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商務誠信領域重點任務清單中涉及的8項任務已完成4項,其余4項正按計劃有序推進,預計年內能夠如期完成任務目標,目前全旗商務領域信用環境持續優化,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夯實信用信息基礎,拓展專項報告應用場景
堅持“數據賦能、共享提效”導向,全面推進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與應用。一方面,嚴格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長效工作機制,依托錫林郭勒盟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實現信用信息“應歸盡歸、應享盡享、應開放盡開放”。截至目前,累計歸集并報送用水信息148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信息193條、醫保信息111條、社保信息201條、企業資質類信息97條,為信用名片精準摸排提供堅實數據支撐。另一方面,深入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證明的工作方案》,在政務服務、商務領域、金融市場等42個領域全面推行專項信用報告替代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有效破解經營主體“辦證多、辦事難”痛點。目前,我旗已在項目審批、評優評先、招投標、資金支持、政府采購、融資等關鍵環節全面應用專項信用報告,切實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與服務獲得感。
二、強化分級分類監管,健全信用獎懲長效機制
以“精準監管、獎懲分明”為核心,推動信用監管與行業治理深度融合。一是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圍繞科研、知識產權保護、質量和品牌、安全生產、商貿流通、交通運輸、財稅、消費、進出口貿易、家政服務、人力資源市場、文化旅游等26個重點行業,建立健全信用評價制度,將行業信用評價結果深度嵌入行政許可、資質認定、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政策扶持等工作全流程,充分發揮信用評價的導向作用。二是嚴格對照《內蒙古自治區誠信典型選樹對象目錄》《內蒙古自治區守信激勵措施清單》《內蒙古自治區失信懲戒措施清單》,依法依規開展誠信典型企業推薦申報工作。2025年,我旗推薦申報自治區誠信典型示范企業4家,經自治區審核通過3家,全旗自治區誠信典型示范企業總數增至11家;同步在限制高消費、企業經營異常目錄管理、優先辦理服務、同等條件優先選擇、失信曝光等領域,系統落實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措施,推動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鮮明導向。
三、深化“信用+商務”融合,創新融資服務與修復機制
堅持“信用促發展、修復助活力”思路,推動誠信建設與消費提振、融資支持、企業紓困協同聯動。一是將信用評價與國家補貼活動掛鉤,對參與國家補貼活動的企業、個體工商戶實施征信報告核查,對列入失信名單、信用風險較高的主體嚴格限制參與資格;今年以來,通過審核的家裝廚衛領域經營主體達17家,有效保障補貼政策精準落地。二是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錫林郭勒站,積極搭建銀企對接橋梁,切實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截至目前,全旗累計發布融資需求394筆、需求金額6.7億元,實現授信142筆、授信金額達2.3億元,在全盟融資排行榜中位居第2名。三是聚焦企業信用修復需求,嚴格執行《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全盟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修復指南》操作細則,通過舉辦“助企行動”信用修復專題培訓會,組織旗直相關部門及企業參會學習,全面提升信用修復服務效能,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健康發展。
四、聚焦主體信用培育,縱深推進失信行為整治
堅持“正向引導與反向約束并重”,全面提升經營主體誠信意識。一方面,強化國有企業誠信引領作用,通過加強國企誠信自律建設、弘揚企業誠信文化理念、普及社會信用知識,推動20家國有企業信用評級穩步提升,進一步增強其融資功能,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信用動能,助力國企信用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嚴格對照《東烏珠穆沁旗誠信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在安全生產、運輸車輛管理、快遞行業規范、項目施工履約、工程款及農民工工資兌付、文旅市場秩序、稅務合規、食品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網絡銷售監管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截至目前,通過部門自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全旗商務誠信領域未發現突出問題,信用環境保持總體平穩向好。
下一步,東烏旗將持續鞏固商務誠信建設成果,深化信用信息應用場景創新,完善信用監管長效機制,推動誠信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為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助力全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信用支撐。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