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的巨型龍門吊正將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平穩吊裝于中歐班列之上。悠長的汽笛聲劃破北疆邊境的寧靜,一列列鋼鐵駝隊從這里啟程,穿越蒙古高原,橫跨西伯利亞,最終抵達萬里之外的歐洲腹地。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咽喉要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智能化、高效化蛻變,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強勁動能。
數字口岸提速,跨境物流跑出“加速度”。?傳統口岸通關環節多、耗時長,曾是制約跨境運輸效率的瓶頸。呼局聯合海關、邊檢等部門,全力打造“智慧口岸”新生態。全國領先的“數字口岸”系統實現鐵路、海關、代理企業數據互聯互通,班列信息“一次錄入、一單到底”,電子放行指令瞬間直達。在二連浩特站,智能化驗放設備大顯身手,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如同“透視眼”,列車不停車即可完成掃描查驗;智能車牌識別系統自動核對跨境車輛信息,單車通關時間壓縮30%以上。更令人矚目的是“無紙化通關”的全面推行,電子運單、電子艙單、電子許可證“三單合一”,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報,班列口岸整體通關時間較三年前縮短近40%,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班列少等待”。
設施互聯突破,寬軌直達重塑運輸格局。?中俄蒙三國鐵路軌距差異長期制約運輸效率。他們積極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升級。二連浩特站大力擴建寬軌到發場和換裝作業區,換裝能力實現翻番。最具革命性的是“寬軌入境”模式的成功實踐——俄蒙寬軌列車可直接駛入我國邊境口岸站指定寬軌線路,在境內完成裝卸或換裝,省去在境外周轉的繁瑣流程。同時,中歐班列“重去重回”組織模式日益成熟,依托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吸引歐洲優質木材、糧油、汽車配件等貨物在口岸集散分撥,回程班列滿載率顯著提升,破解了跨境運輸“去多回少”的結構性難題,讓這條國際大通道真正實現雙向奔涌、物暢其流。
經濟紐帶增強,口岸樞紐激活區域發展。?高效的口岸鐵路不僅是一條運輸通道,更成為帶動區域開放發展的“黃金紐帶”。邊境口岸城市經濟形態深刻變革:二連浩特依托鐵路樞紐優勢,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業和國際商貿;一條鋼鐵絲路,將內蒙古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優勢、發展優勢,使北疆從內陸腹地躍升為國家向北開放的最前沿。
當中歐班列長鳴的汽笛在國門上空回蕩,口岸鐵路已超越單純的運輸功能,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促進互聯互通、共享發展機遇的戰略支點。以智能化升級打通跨境物流“任督二脈”,以設施互聯奠定高效運輸基石,更以樞紐建設激活區域經濟一池春水,為新時代的對外開放書寫下堅實的鐵路注腳。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