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錫林郭勒盟農民工胡先生難掩喜悅:“手機一掃,拖欠的工資3天就到賬,太方便了!”此前,他通過“錫林郭勒安薪卡”掃碼反映某公司欠薪問題,當天便接到人社部門電話,3日內拖欠工資全部到賬,親身體驗了當地護薪維權的“加速度”。
今年以來,錫林郭勒盟將保障農牧民工工資支付作為頭等民生工程,構建“源頭預防、線上監管、協同處置”的根治欠薪全閉環工作機制,目前已實現全盟欠薪線索同比下降、動態清零,切實解決群眾“憂薪事”,守住農牧民工“錢袋子”。
在源頭預防上,當地人社部門推行工作重點前移、重心下移的“雙駐雙查”模式,包片包項目核查勞動合同、考勤、工資發放“七個一致”落實情況,今年已排查281個項目和企業。同時,實施工程建設項目人工費用預撥制,要求建設單位每月按工程進度將人工費撥付至專用賬戶,并嚴格執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截至目前全盟338個工程建設項目已存儲農牧民工工資保證金55240.75萬元,從源頭確保工資“有錢發、按時發”。
線上監管方面,依托“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建設領域農牧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人社部門聯合行業主管部門,對工資專戶、實名信息、發薪記錄實施實時動態監管,全盟180個工程項目實現“云上看薪、平臺護薪”,精準預警欠薪風險。此外,還創新推出“勞動保障監察一碼通”“錫林郭勒安薪卡”,讓農牧民工“投訴不出門、掃碼即維權”,今年以來1082件線上欠薪線索已全部快速辦結。
協同處置環節,當地以貫徹《自治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為主線,人社部門聯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強化行業監管,推行欠薪線索“統一歸集、統一交辦、統一督辦”機制,嚴格落實“1+5+15+15”辦案規則和3個告知制度,建立快速響應專班。2025年以來,已幫助3595名勞動者追回工資2729.3萬元。
關注錫林郭勒盟政務門戶網